谈论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享乐
谈论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享乐
导读:在情人节这个充满甜蜜与浪漫的节日里,我们常常被爱情的美好所吸引,却往往忽视了它背后隐藏的复杂性。《拉康论爱》一书通过精神分析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爱情的多重维度,揭示了爱情既令人陶醉又令人痛苦的悖论。
“因为我曾赌咒说你美,说你璀璨,你却是地狱一般黑,夜一般暗。”
莎士比亚写下这句诗时,或许道破了爱情最深的悖论:它既令人目眩神迷,又暗藏灼人的荆棘。
情人节的红玫瑰与巧克力背后,总藏着未被言说的暗涌——那些失眠的夜晚、患得患失的揣测、被“不够完美”击溃的期待,以及“若即若离”的永恒焦灼。
爱情像一场集体罹患的“疾病”:我们一边歌颂它的神圣,一边被它折磨得精疲力竭。拉康却说,爱是“通过他人填补缺失的尝试”——我们追逐的或许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欲望的镜像、自我的碎片,甚至是语言无法抵达的实在界中,一场注定徒劳的狂欢。
今天,当全世界都在庆祝“完美之爱”时,我们不妨撕开糖衣,潜入《拉康论爱》的深海。
这本书不提供甜蜜的慰藉,借精神分析的刀刃,剖开情人节粉红泡泡下的真相:
为什么爱总令人痛苦?
当你说“我爱你”,究竟在渴望什么?
而那个“对的人”,是否只是我们亲手编织的幻影?
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先驱。他与雷吉娜奥尔森的爱情故事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两人于1837年相识并订婚,但克尔凯郭尔在1841年突然解除婚约,原因可能包括他对哲学使命的执着、宗教与伦理的冲突,以及自身的忧郁性格。这一决定对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痛苦。雷吉娜后来嫁给了别人,而克尔凯郭尔终生未娶,并在《非此即彼》《恐惧与战栗》等著作中多次反思这段感情,探讨爱情、婚姻与个人存在的矛盾。这段经历成为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论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享乐。
——拉康,1998a,第83页
由于爱包罗万象,所以我们关于爱的语言需要精炼,假如我们想要掌握它们的复杂性:三角恋(主要涉及欲望,这是和语言有关的东西);选择伴侣,这取决于他们和我们自己有多相似(这里的关键是自恋,它是根据形象来组织的);以及初次与某人相遇所带来的电击般的体验,和这个人在一起时,一切快乐似乎都是瞬间实现的(与某个人的初见可能立即和冲动的满足联系起来了)。
我将尝试探索爱的许多方面,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层面:象征的、想象的或实在的。读者可能知道,拉康早期的工作聚焦在他所说的想象界,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早期的工作聚焦在他所说的象征界,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的工作聚焦他所说的实在界。简单来说,想象界涉及感官形象,尤其是自我和他者的视觉形象。另一方面,象征界关系到语言和结构。而实在界则主要关系到身体及其可能带来的满足。
对于我们简而言之的“爱”(以及古希腊人通常所说的Eros),拉康关注其中的各种成分,往往涉及词汇转换:有时他谈到爱,但我们可能会觉得说欲望甚至专门说性欲望会更清晰;有时他谈到欲望,似乎实际上关乎的是爱。但这就是我们用法语和英语表达爱的方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作为澄清的第一步,我想很多读者会同意,对别人说“我想要你”和说“我爱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本书并不遵循时间顺序。第一部分,即“象征界”,探讨了弗洛伊德和拉康关于爱的一些讨论——他们把爱当作跟象征辖域相关的东西——因为他们的这些讨论也许是最容易理解的。第二部分,“想象界”,涵盖了想象的现象。第三部分,“实在界”,涵盖了爱的这样一些方面,它们可以用拉康的术语描述成实在的。在第四部分,即“对爱的总体考量”中,我回顾并检视了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卡佩拉努斯、克雷内、纪德、克尔凯郭尔、鲁日蒙、司汤达等作家作品中关于爱的不同语言和文化。然后我详细探讨了拉康对柏拉图《会饮篇》的评论,把拉康的一些构想当作跳板,从而提出我对这个对话录的进一步解释。在最后一章中,我列举了我认为可以从拉康在研讨班八上的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并强调了一些仍未解答的问题。
题图来自: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拉康论爱》
Lacan on Love:An Exploration of Lacan's Seminar VIII, Transference
[美]布鲁斯芬克 著
张慧强 王莉 吴佳 译
定价:75.00元
东方出版中心2024年9月
ISBN:9787547324233
象形文字心理译丛
《拉康论爱》借由对拉康研讨班八的深入讨论,从柏拉图的《会饮篇》、经典文学中的爱情故事,到心理咨询中的真实案例,作者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被内心的缺失缠绕,爱不仅是表达欲望的方式,更是我们力图通过他人来填补缺失的尝试,爱之所以如此令人着迷,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任何对拉康思想以及爱情本质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应错过这部回应日常困惑的思辨之作。
作者简介
布鲁斯·芬克(Bruce Fink),拉康派精神分析家、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博士,拉康《研讨班六:欲望及其解释》《研讨班八:转移》《研讨班二十:再来一次》等作品英译者,著有《精神分析技术的基础》《拉康派精神分析临床导论》《拉康式主体》《句读拉康》《反理解》等。
媒体推荐
《拉康论爱》内容丰富且可读性强,借由漫谈、分析师的个人经历、对艺术和文学的反思,芬克带我们踏上了一段生动的旅程。
——美国心理学会
芬克将拉康和弗洛伊德在“爱”这一棘手主题上的多种观点整理成书。对于拉康如何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以及关于爱的其他“难题”,芬克展现了深入的见解。
——《精神分析评论》
《拉康论爱》不仅是那些研究拉康移情理论的人的无价之宝,也是任何对爱和人类激情问题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芬克在这本敏锐而发人深省的书中,利用广泛的文学和文化参考资料,以清晰、准确和深刻的见解引导读者思考。
——达里安·利德
(精神分析师、英国精神分析学院院长)
爱,原来是有历史的。《拉康论爱》从拉康的研讨班《移情》切入,结合对 “西方世界的爱 ”的冒险性文化调查,以及我们现在关于爱的现场记录,完美地追溯了这段历史。芬克对我们最厌倦、最珍视的关于爱情的诸多讨论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得出的见解完全出乎意料。
——杰西卡-罗森菲尔德
(华盛顿大学教授)
象形文字是东方出版中心旗下的图书品牌,自2021年以来,致力于发掘经典思想作品与反映海外学术动态的新作,打造面向社科人文读者群体的学术精品。目前,本品牌已出版柏拉图、波埃修斯、马基雅维利、黑格尔、尼采、法农、施米特、布鲁门贝格、米歇尔·亨利等经典作家的代表作,并引进了阿兰·巴迪欧、韩炳哲、达里安·里德等前沿思想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