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儿:低价全屋定制的坑千万别踩
装修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儿:低价全屋定制的坑千万别踩
全屋定制行业目前存在诸多乱象,从野蛮生长到鱼龙混杂,再到如今的行业内部激烈竞争,对定制品牌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双输的局面。特别是价格陷阱,是许多消费者在全屋定制过程中最容易踩的坑。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全屋定制中的价格套路,并提供实用的避坑指南。
两种最常见的价格套路
全屋定制最常见的价格套路主要分为两种:低套餐价和低单价。
低套餐价格
一些商家通过低价活动套餐吸引消费者,但基础套餐价格往往无法满足大多数家庭的基本定制需求。例如,19999元的套餐包含20平方米的家具,超出部分需要额外付费。而且,套餐可选的材质和颜色非常有限,任何改动都需要额外付费。此外,五金配件、物流费、安装费等也可能额外收费,最终价格可能远超套餐价格。
低单价
低单价与套餐价格是类似的套路。定制品牌可能会报一个很低的单价,但这个单价通常不包括很多额外费用。例如,改结构、每个抽屉、五金配件、门板换材质等都需要额外付费。因此,选择全屋定制时,千万不要被那些听起来很低的套餐价或低单价吸引,一定要问落地价(即送货到家且安装好后的最终价格)。
看落地价不要看单价
针对上述两种低价套路,建议在报价环节不要只是关注低单价,一定要对比最终的落地价。
价格对比误区
不比材质只比价格:要看商家所用的材质和工艺是否一样。抛开材质比价格是没有意义的,且需要在同等五金配件、尺寸、用料、工艺的基础上去对比,否则没有可比性。
只比单价忽视落地价:低单价不等于低总价,低总价不等于落地价。对比单价时一定要问清楚单价里包括什么,五金默认品牌是什么,是否单独收费,若升级五金品牌是否另收费;抽屉要不要单独加钱,内部格局是否能改,改的话是否加钱;门板造型如果换的话是否加钱;一门到顶的柜门是否加钱,设计、物流、安装是否要单独收费,等等。
看价格计算模式
全屋定制的计价模式目前常见的基本有两种:算展开面积和算投影面积。
展开面积
展开面积是所有层板、抽屉、背板、侧板、门板等所有板材面积的总和,位置不同单价可能不一样,比如柜门和柜体的价格就是不同的,另外五金配件也是单独算价格。这种计价模式听起来价格好像比较透明,但计算过程过于复杂,消费者很难算清楚。
投影面积
投影面积对绝大多数家庭定制的柜类家具来说,可以简单理解为面积,就是柜子的长高,长高*投影平米单价=总价。这种计价模式比较简单,只要量下定制柜的正面面积(墙面面积),价格自己基本都能算清楚,重点关注有没有增项。
总结
在选择全屋定制时,消费者需要警惕价格陷阱,不要被低套餐价或低单价所迷惑,一定要关注最终的落地价。同时,选择计价模式时,建议选择更简单的投影面积计价方式,这样更容易算清楚价格,避免被多算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