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萌文化”为何大行其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萌文化”为何大行其道?

引用
中国网
1.
http://sl.china.com.cn/zt/150921/

一夜之间,人们头上长出了“花花草草”。这种现象甚至吸引了英国和美国的媒体,以夸张的口吻做出判断——中国人集体卖萌。随着“萌女郎”、“萌商品”的快速发展,“萌文化”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从青少年群体走向公众视线,从虚拟世界扩展到了日常生活。

“萌文化”的产生与流行

“萌”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日本卡通文化,随后衍生出“卖萌”这一行为,用来形容装可爱的行为。最初,“萌文化”主要在喜欢玩游戏和看动漫的90后群体中流行,被成年人视为幼稚的表现。然而,如今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卖萌的时代,“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

“萌”是生活调味剂

“头上长草”这一卖萌神器在全国范围内走红,甚至引起了国际关注。虽然有人认为这是“看不懂的时尚”,但其流行本质上反映了近年来“萌文化”的蓬勃发展。

为了追求极致的“萌”效果,许多年轻人在拍照时会采用特定的姿势,比如嘟嘴、睁大眼睛,并使用修图软件美化眼睛和脸型。带有“萌”属性的网络用语,如“萝莉”、“怪蜀黍”、“小正太”迅速走红,成为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大批“萌星”。演员刘烨自从开通微博后就专注于卖萌,还晒出了女儿的照片,让粉丝大呼“太萌”。2012年《泰囧》大火,说明从《人在囧途》到现在的《港囧》,王宝强的装傻卖萌不仅没让观众看烦,反倒更吃得开了。

我们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充满“非主流”和“萌”文化的年代。从微博上明星为维持热度扮丑卖萌,及至近日大火的“头上长草”,都似乎印证着越“奇葩”、越“萌”越有市场,“萌文化”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的新审美趋势,随着大众媒介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

从“卖萌”到卖“萌”

从 “语言卖萌”、“表情卖萌”、“自拍卖萌”一直到“饰品卖萌”等,都说明“萌文化”已逐步延伸为一种“萌经济”,很多精明的商家当然不会错失良机。

2013年可口可乐推出中国区新包装,包装标签包括“闺蜜、室友、氧气美女、喵星人、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纯爷们、有为青年、文艺青年、小萝莉、积极分子、粉丝、月光族”等等,几乎涵盖了近几年中国的所有网络流行语。

手机上长出了“两只耳朵”,帽子上多出了两只牛角……“萌产品”已由最初的卡通玩偶扩展到服装、饰品、文具、电器等多个领域,很多商品因为形象设计和“萌”挂钩而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由于“萌产品”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对于社会压力较大的年轻人来说可以降低心理防御,是一种放松心情、降低焦虑的方式。日益走俏的“萌经济”,满足消费者情感诉求,再借新媒体之力传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经济业态。

卖“萌”经济发展得最好的国家当属日本,就拿如今已经近四十岁高龄的HelloKitty来说,人气一直居高不下,这么一个小小的动漫形象每年都要为日本的发展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

“萌”是释放天性的方式

在传播伊始,“卖萌”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更多的是对主流话语权的抵制和反抗,但随着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广泛传播也折射80、90后的一些心理特征:如不愿意长大,内心孤独,追求时尚新奇。也许在90后、00后甚至10后身上,更能集中体现一些“萌”的特质,但“萌文化”并非被哪一代人所垄断。实际上,“萌”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种欲望,只不过有些人“萌”得彻底,有些人“萌”得局部、“萌”得含蓄而已。

当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每一个人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太多的责任和压力让人无从逃避。而“卖萌”则给了人们一个宣泄口,通过“卖萌”去逃避现实,让自己喘口气,通过“卖萌”可以让天性得以释放。所以“萌”实质是一种态度,代表的是一种年轻的心态, 这或许是“萌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卖萌中减压

“萌文化”在生活中是一种调味剂,从某种意义上说能给人们“减压”,让人们对于枯燥、痛苦的事情一笑了之。流行的东西注定是一阵风,大可不必为其“点赞”或“吐槽”,一切让它顺其自然也就罢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