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走进神秘的体制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走进神秘的体制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引用
1
来源
1.
https://t.cj.sina.cn/articles/view/5968749520/163c3e3d00190154nu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CASIC)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此后的岁月里,航天科工经历了多次历史沿革,包括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以及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演变。

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CASIC)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此后的岁月里,航天科工经历了多次历史沿革,包括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以及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演变。直到1999年7月1日,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航天科工发展的新篇章的开始。2001年7月,公司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进一步体现了其在航天科技领域的核心地位。在随后的年份里,航天科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实施。例如,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以及神舟七号等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此外,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等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也展示了航天科工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实力。近年来,航天科工在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固体燃料火箭研发、可重复航天器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继续推进遥感卫星、通讯卫星等星座的建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航天科工还积极参与国际航天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其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在最新的发展计划中,航天科工计划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包括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推进探月四期工程,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嫦娥六号探测器等。这些任务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向前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业务领域

航天科工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航天防务技术,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国防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科工是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团公司内设4个事业部,拥有6个大型研究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1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集团公司将遵循"面向市场,航天为本、科技创新,质量制胜"的指导思想和"用能人、建新制、精干军、拓展民、科技创新、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在为国防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高红卫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

国际合作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在推进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中国航天科工积极参与国际航天项目,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例如,与俄罗斯联合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启动中俄月球与深空探测联合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中国“嫦娥七号”月球极区探测任务与俄罗斯月球-资源-1轨道器任务联合实施。这种跨国合作不仅有助于共同推进航天科技的发展,还能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其次,中国航天科工还通过发射搭载服务,为其他国家提供商业发射和搭载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实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国际航天市场的繁荣。

此外,中国航天科工还加强了与国际航天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利用中俄航天合作分委会空间碎片工作组、中美空间碎片与空间飞行安全专家研讨会等机制加强在空间碎片、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等领域的交流。同时,中国航天科工也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地球观测组织、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活动,共同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

最后,中国航天科工还注重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共同推进航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全球航天科技的共同进步。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航天科工将继续秉承创新、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航天事业的持续繁荣与进步。航天科工的未来展望充满了无限可能与机遇。

在未来,航天科工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际航天项目、共享航天资源和技术、共同开展太空探索等方式,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共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将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太空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同时,航天科工将继续加大对航天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航天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深空探测等领域,航天科工将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路径,提高航天器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此外,航天科工还将加强对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太空经济的蓬勃发展。除此之外,航天科工还将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国际航天教育机构的合作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航天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航天科工的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