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在日常养育中,发掘孩子真正的优势和天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在日常养育中,发掘孩子真正的优势和天赋?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8A04LPY00

最近接到一个咨询,让我印象深刻。家长说孩子马上3年级了,为了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日常除了学校课程,还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培优班,比如提升气质和体态的芭蕾舞班、锻炼体能的体适能课、培养音乐素养的钢琴课,当然还少不了学校课程的额外补习,比如语文阅读和写作、数学奥赛、英语。这么一来,意味着孩子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班填满了,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很充实”。

我问家长,“给孩子安排这些课程,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吗?”

家长说,“我给她安排的,我希望她全面发展,这样以后才有可能在社会上立足。”

她又说,“我觉得现在要混得好,没几门才艺是不行的。她是女孩子,体态很重要,跳舞的人体态都很好。再会几种乐器,那就完美了”。

“孩子才艺课学得怎么样?”我接着问。

“她当然不乐意,她一天到晚就想玩!你不知道,那些课程都很贵的,我花这么多钱培养她,她就是一点不领情,想到这点,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

我又问,“您有问过她,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吗?”

家长说孩子想当个漫画家画漫画,自己有空也喜欢对着绘本素描,但是家长认为画画能有啥用,以后AI人工智能发展,漫画不需要人来画了,哪里轮得到她画漫画呢?

听到这里,我不禁为家长的“深谋远虑”震惊,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
才是适合孩子的?

一个人要想发展得好,离不开适合的教育和环境,提供给他们的优势/长处无限发挥的土壤,也就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理念由来已久,可现实是,一代又一代人被“取长补短”影响至深,我至今仍然记忆深刻的就是木桶原则,说的就是对于个人而言,要全面审视自身能力结构,找出限制自身发展的短板(如技能、知识、性格特质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以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说白了,一个人只有弥补自己的短板,才能做到全面发展。

这道理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可往往在实践中出了偏差,比如——

性格内向的孩子被期待成为“社牛”,被push(强迫)广交朋友,结果搞得孩子更加紧张、退缩,干脆连门都不想出了;

喜欢画画/手工的孩子,被要求学习那些高大上的课程,比如编程、机器人,结果孩子学不进去,被父母贴标签“不务正业”;

爱动的孩子被送去学跆拳道,因为很回避和人直接对抗碰撞,对跆拳道不怎么感兴趣,倒是喜欢游泳,结果被家长认为是“不听妈妈的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结果绝非家长们本意,因为每个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实际上是无法脱离自身教育的环境。那么——

家长到底要怎么做,
才能因材施教呢?

这里不得不提优势教养

优势,指个人在某一方面或领域中具有的超越他人的特质或能力。优势教养强调发现并培养孩子的优势,而非仅仅关注和纠正他们的劣势。这种教育方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旨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乐观和坚韧的品格,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有优势,肯定也有劣势或者弱点。既往的理念就是盯着劣势或者弱点,这样一来,孩子要突破自我、改掉劣势的门槛就很高了。试想,做任何的事情,如果感觉不喜欢、很痛苦,即便你花费很多精力,也不可能超越那些做这件事乐在其中的人!这就好比,一条鱼只有在水里才能畅游,但是被要求必须学会爬树,而这条鱼挣扎着努力,但永远学不会爬树。

所以——

成为“社牛”并不是性格内向孩子的目标,他们虽然慢热,但是情绪感受力可能较强,善于察言观色,作为家长,不妨尊重他们的节奏,允许他们在自己感觉安全的范围里社交;

喜欢画画/手工的孩子,或许观察能力较强,注重细节,这些优势同样值得发扬光大;

喜欢游泳的孩子同样可以通过游泳,消耗能量,获得对身体的掌控感,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因材施教案例,比如爱迪生。对于爱迪生,大家最熟悉的身份,是美国著名发明家、实业家;但是,如果您读过爱迪生的传记,就知道他从小就是注意力缺陷,同时又好奇心爆棚,所以他没办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循规蹈矩地学习。参考现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多动症诊断标准,爱迪生是多动症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年,他妈妈把他送到任何一个学校,但是用不了几天就会被开除,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接收他。原因就是老师认为这孩子没法教,他根本不听课,一天到晚朝窗外看,搞小动作,这样会影响其他的孩子,太讨厌了。所以爱迪生没上过学,最后是他妈妈在家里教他的。但就是这样,他靠着极其丰富的创意,干出了惊人的成就。

试想,如果当初家长逼迫爱迪生必须静坐在教室里学习,无视他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可能也不会有那些日后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了。

讲到这里,家长要问,既然优势教养确实有很多优点,现在的关键问题是——

如何在日常养育过程中
发现孩子的优势呢?

发现孩子的优势,需要父母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耐心。很多家长很善于揪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如果问他们孩子有哪些优点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作答。要发现并培养孩子的优势,以下有一些方法和建议:

01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行为

观察孩子在哪些活动中表现出兴趣和热情,这些往往是他们潜在优势的体现。

1
看孩子是否擅长做这件事
有的孩子上数学课的时候,很快就学会了老师教的题目,并能很好的运用自如,当别的孩子还在绞尽脑汁消化吸收老师讲的内容,这个孩子已经能举一反三解决数学难题了,说明这个孩子可能具备了学习数学的优势。

2
看孩子是否经常做一件事
有的家长说孩子每天做完作业,都迫不及待的去画画/拼乐高,而且每天都如此,仿佛做这些事情,就可以忘记烦恼和疲惫。那么孩子有可能就是对画画/乐高等感兴趣。

3
看孩子是否乐于做这件事
也就是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做这件事。孩子学习某门技能/才艺也没什么困难,作业也能做对,但是就是学习完后无精打采的,很难从中获取成就感,可能就是不太感兴趣这门技能/才艺。

02 观察孩子的天赋

注意孩子在某些领域是否表现出与生俱来的才能,如音乐、数学、体育或社交能力等。

今年新晋澳网女单亚军郑钦文,小时候父母为了培养她,带她接触过很多运动。直到2008年她爸爸带女儿去北京看奥运会,小钦文一下子对网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6岁的郑钦文开始打网球,并且展现了不俗的天赋,也就有了后来令人惊叹的3年内世界排名从300多名一跃到前十的火箭少女。

03 鼓励尝试和探索

给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探索不同的活动和领域,这样可以发现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以及在哪些方面有天赋。

比如孩子想学篮球,当然不是一上来就会打,需要无数次投篮练习才能投中一次。当孩子因为失败感觉沮丧时,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即便是天赋异禀如爱迪生,也是失败了快10000次,才找到适合做电灯泡的材料。

04 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试想,家长一天到晚刷手机,孩子有可能爱上读书吗?

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