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杜牧《早雁》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杜牧《早雁》赏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65673c1535c3.aspx

杜牧的《早雁》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大雁在战乱中的惊飞与哀鸣,不仅展现了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处境,更含蓄地批评了朝廷的无能。这首诗以其婉曲细腻的风格和清丽含蓄的语言,成为了杜牧诗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出自唐代杜牧的《早雁》

译文: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赏析:诗人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春风”兼有比兴象征意义,喻朝廷的帮助,体现出诗人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更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

原文

杜牧《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注释
阅读全文 ∨

鉴赏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后四句安慰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5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2-1083

简析

《早雁》是一首咏物诗。此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诗人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同情;又借汉言唐,对当权统治者昏庸腐败,不能守边安民进行了讽刺。全诗通篇不直接批评,而讽喻之意必现,其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为杜牧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727e9dff8850.aspx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9篇诗文 ► 446条名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