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草芍药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草芍药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方法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8LTV9EQ05568S1J.html

草芍药(Paeonia obovata)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其植物学特征、主要亚种、产地生境以及繁殖方法等信息。

形态特征

草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粗壮,呈长圆柱形。植株高度通常在30-70厘米之间,茎部无毛,基部生有数枚鞘状鳞片。茎下部的叶子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度为14-28厘米。顶生小叶呈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度为9.5-14厘米,宽度为4-10厘米,顶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叶片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无毛或沿叶脉疏生柔毛,小叶柄长度为1-2厘米。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略小,形状相似,长度为5-10厘米,宽度为4.5-7厘米,具有短柄或近无柄。茎上部的叶子则为三出复叶或单叶,叶柄长度为5-12厘米。


草芍药的花朵单生,直径为7-10厘米。萼片数量为3-5片,宽卵形,长度为1.2-1.5厘米,颜色为淡绿色。花瓣数量为6片,颜色有白色、红色和紫红色,倒卵形,长度为3-5.5厘米,宽度为1.8-2.8厘米。雄蕊长度为1-1.2厘米,花丝为淡红色,花药呈长圆形。花盘呈浅杯状,能够包住心皮基部。心皮数量为2-3个,无毛。蓇葖果呈卵圆形,长度为2-3厘米,成熟时果皮会反卷并呈现红色。花期通常在5-6月中旬,果期则在9月。

主要亚种

毛叶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 subsp. willmottiae (Stapf) D. Y. Hong et K. Y. Pan)是草芍药的一个主要亚种。其叶片背面密生长柔毛或绒毛,花瓣颜色为白色。该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东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河南(嵩县)及安徽(九华山)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2000米的山坡林下。其根部具有药用价值,具有养血调经、凉血止痛的功效。


产地生境

草芍药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在中国,其分布范围较广,包括四川东部、贵州(遵义)、湖南西部、江西(庐山)、浙江(天目山)、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陕西南部、宁夏南部、山西、河北以及东北地区。通常生长于海拔800-26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缘。

繁殖方法

芽头繁殖

种芽选择:秋季收获草芍药时,先将草芍药根部从芽头着生处全部切下,加工成药材,留下的即为芽头(也称芍头)。再选择形状粗大,芽饱满,发育充实,不空心,无病虫害的健壮芽头,按其大小和芽的多少将其自然生长状况,切成数块,每块应有2-3个芽苞,作种苗用。宜随切随栽,否则不要切开分块,将整个芽头沙藏备用。

种芽贮藏:草芍药最好能随收随切随栽,如因农忙或土地安排不开,也可暂行贮藏。选阴凉干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树荫下或竹林旁,堆放厚10厘米左右,加盖7-10厘米厚的湿润细沙土,上盖玉米秆,然后再盖沙土7-10厘米。贮藏期间,盖的细沙土须经常洒水,保持湿润,以防芍芽干坏,雨天应注意排水,如过湿,应除去玉米秆,使通风晾干,以免霉烂。贮藏地不宜晒到太阳,凡堆放过化肥、农药、石灰等化学物品及水泥地面都不宜作贮藏地。

栽种:草芍药栽植时间为8-10月,秋栽愈早愈好,最迟不能晚于10月份。过迟芍芽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加上气温逐渐下降,栽后发根慢,翌年生长差,产量低。栽前先将芽头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使出苗整齐,管理方便,产量亦高。株行距50-60厘米。可适当密植,有利于高产。一般每公顷栽60000-67500株为宜,约需芍芽l500-2250千克。一公顷草芍药所得的芍芽,可分栽45-75公顷土地。栽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挖穴,穴径20厘米,穴深12厘米,每穴放芍芽1-2个,芽头向上,以芽头在地面以下3-6厘米为宜。栽入芍芽后覆薄层细土,再在穴内每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0-30000千克,肥料渗下后再盖土3-5厘米,也可在挖穴后先在穴中施入肥料,然后再种入芍芽,最后覆土。所用覆土必须细碎,决不能用土块覆盖,不然芍芽不能与土壤密接,过度通风容易受干旱及冷冻危害,致不能发芽或延迟发芽,影响生长。


分根繁殖

在草芍药收获前1年的冬季取消修根,促进芍头部支根生长,为分根创造条件。在收获草芍药时,将较粗可入药的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像筷子那样粗的根全部留下,按其芽和根的自然分布,切成2-4株,每株留壮芽1-2个及根1-2条,根的长度保留20厘米左右,剪去过长的根和侧根,供种苗用。贮藏同芍芽的贮藏方法。

种植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40厘米,用锄头或二齿耙开穴,穴开成35-45度的斜面,深约20厘米。每穴栽种种苗2株,栽于斜面上,芽与畦面平,将两根栽成八字形,根要栽直,用少量土固定芍根,然后在根尾部上方施入人粪肥和饼肥、过磷酸钙,适当培土。

播种繁殖

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时,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于瞢荚果微裂时,及时采摘,随即播种,或将新鲜种子与湿沙(1:3)混合贮藏,放于阴凉的室内,促进种子后熟。贮藏期保持湿润,防止种子发热霉变。播种期以9月中、下旬为好,播种过迟,贮藏期已发芽,播种时容易损坏胚根,影响出苗。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开横沟,沟深3-5厘米,按粒距4-5厘米播入种子,覆土踏实,再盖土与畦面齐平。翌年4月上旬萌芽前铲去部分盖土,约半个月即可出苗。每年3-5月结合除草,各施人畜粪水1次。冬季地上部枯萎后,全面松土除草,在畦面铺栏肥或土杂肥,提沟泥培土。培育2年后供种苗用。每公顷用种量约60千克。此法生长期长,生产上较少采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