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牛奶反而会增加钙的流失而导致骨质疏松吗?
饮用牛奶反而会增加钙的流失而导致骨质疏松吗?
骨质疏松疾病知多少 (之七)
饮用牛奶反而会增加钙的流失而导致骨质疏松吗?
郭咏观医生 Dr. Jason Kwok
牛奶营养丰富,一直都被推崇为健康饮品,尤其是我们身体所需钙质的重要来源,有建议谓每人每天应该最少喝三杯奶,从中摄取足够的钙,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但近年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喝牛奶反而会增加钙的流失而导致骨质疏松,他们所持的论点是北美洲和很多欧洲国家(包括瑞士、瑞典、挪威、芬兰、荷兰等)的国民平均都喝很多牛奶,但他们的患上骨质疏松的比率就很高,相反,亚洲(包括中国和日本等)和中美洲(包括墨西哥等)的国民平均较少喝牛奶,而他们患上骨质疏松的比率就低得多,他们认为牛奶的高蛋白质含量令身体变得酸性,扰乱身体的酸碱度,为保持适中的酸碱度,身体会从骨骼释出钙质把偏差了的酸性中和,但这会使钙质从骨骼流失,所以,骨质疏松不是由于钙质的摄取不足够,而是钙质过量流失所致,而牛奶是罪魁祸首,让我们讨论这个论点的可信性。
在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民所患疾病的“流行病学”(Epidemiology)领域里,我们需要兼顾多个不同的因素,包括:
(一)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体型与骨质疏松有莫大的关系,亚洲人和中美洲人的骨骼普遍是较短和厚,而北美洲人和西欧人的骨骼则普遍是较长而薄;
(二) 地理环境:亚洲和中美洲较接近热带,居民较多接触阳光,从而制造更多维生素D,北美洲和西欧的居民较少接触阳光,尤其是在深秋和冬季,以致不能制造适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从肠内吸收和减少钙从尿液中流失。
(三) 生活习惯:亚洲人和中美洲人普遍都比北美洲人和西欧人少做案头工作,他们平均都较多步行和做体力劳动的工作,在周末和假期,他们较多做户外活动,例如打球或散步,较少躲在家里看电视;此外,他们也较多吃水果和蔬菜,而较少喝咖啡及吃加工的食物。
这些因素也应全被放入考虑和研究之列,而非性针对其中某一个因素,并把它定罪为元凶,可举一例,中国人比西方人较多患上食道癌和胃癌,而中国人大多吃饭,但我们可以作出吃饭是引致食道癌和胃癌的结论。
摄取过量蛋白质无可置疑是会导致钙的流失,但蛋白质也是组成骨骼的主要元素之一,缺乏蛋白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故重要的是要摄取适量的蛋白质,西方人的食谱普遍含较多蛋白质,这也可能是北美洲人和西欧人较多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从药物(例如钙片)摄取钙质,但食物仍然是钙质的最好来源,奶类食品含大量容易被吸收的钙,虽然很多植物都含钙,但含量都比奶类食品低,加上它们可能含会阻扰吸收钙的成分,例如深绿色的蔬菜含钙,也含能增强骨骼的维生素K,但亦含草酸盐(oxalate),不少豆类也含钙,但亦含植酸盐(又称为肌醇六磷酸盐phytate),草酸盐和植酸盐都会妨碍钙的吸收,故豆奶内钙的吸收率只是奶类食品的七成至九成,所以,奶类食品仍然是钙质的主要来源,不过,最重要的是要维持均衡的营养,应从多方面摄取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不是偏食,不要过量吃同一类食物,也不要胡乱戒口,但要尽量减少进食会令钙质流失的饮食(包括盐、蛋白质、咖啡等),此外,经常做负重运动(weight-bearing exercises包括跑步、球类运动、太极等,但不包括游泳)能帮助骨骼储存钙质,和减少钙质的流失。
建议浏览以下网页…(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