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徽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徽菜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7691538_122011918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它以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饮食习俗为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徽菜的特点、代表菜肴及其发展历程。

徽菜的起源与特点

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

徽菜具有以下特点:

  • 就地取材: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
  • 善用火候: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
  • 娴于烧炖: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
  • 注重天然: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

代表菜肴

徽菜拥有众多经典代表菜肴,每一道都凝聚着徽州独特的饮食文化。

  • 火腿炖甲鱼:以徽州山区特有的 “沙地马蹄鳖” 为主料,火腿及火腿骨等为佐料。菜成后汤色清醇,肉烂香浓,裙边滑润,无腥味。

  • 黄山炖鸽:以鸽子为主料,佐以黄山特产山药,置砂锅中用炭火炖成。其汤色清白,鸽肉酥烂,山药鲜香,原味不失。

  • 清蒸石鸡:以山涧石鸡为主料,佐以徽州山区特产香菇。成菜汤清见底,肉嫩味鲜。因盖碗清蒸,原汁原味不散,香郁诱人。

  • 腌鲜鳜鱼:以淡盐水腌制的鲜鳜鱼为主料,佐以猪五花肉、山笋等。莱成后入口肉嫩白鲜美,为徽州著名的传统风味。

  • 香菇盒:以两只大香菇相合,间夹猪瘦肉等佐料制成。整齐地排列盘中,型色悦目,入口芳香。

  • 问政山笋:择著名的歙县问政山竹笋煮后,浇以麻油等佐料制成。笋色玉白,清香脆嫩,鲜甜微酸。

  • 双爆串飞:以山鸡和野鸭脯肉为主料,以青豆、鸡蛋清作佐料,用民间特有的方法制成。菜白绿相间,形如麻花,肉鲜嫩,略带葱、姜和花椒香味。

  • 虎皮毛豆腐:以屯溪、休宁一带的特产毛豆腐为主料,配以辣椒酱等佐料烧成。呈黄色虎皮条纹,鲜醇爽口,芳香诱人,是徽州特殊风味菜肴。

  • 香菇板栗:以山区特产香菇、板栗制成,呈黄褐色,两色分明,酥香脆嫩,清鲜爽口。

  • 杨梅丸子:以肉、蛋和杨梅汁制成,呈玫瑰红色,入口香甜带酸,形、味皆如真杨梅,是徽州的民间菜肴。

  • 凤炖牡丹:以整鸡代凤,猪肚切成牡丹花,火腿片作花蕊,用木炭火细炖。成莱造型美观,汤浓如乳,肉烂肥鲜,是体现徽州山乡特色的一道大菜。

  • 双脆锅巴:以猪肚头和鸭肫为主料,调以香菇、笋、火腿片,用鸡汤做成汤汁,浇在刚起锅的油炸锅巴上,锅巴酥松中透出清香,其味格外鲜美,俗称 “平地一声雷”。

  • 徽州圆子:以生、熟猪肥膘肉和炒米、鸡蛋、白糖为主料,配以蜜枣、青梅、金桔等,炸成金黄色圆子,浇以汤料。圆子外观金黄,表皮酥脆,馅心味甜香浓,是徽州传统风味菜。

传播与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 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 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 “红”,表现在糖色上面。对火功要求苛刻。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

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交流,徽菜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徽菜已经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同时,徽菜也在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中国的美食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