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降尿酸,还防癌?芹菜汁是神话还是科学?用对身体这些部位会有变化!
降血压、降尿酸,还防癌?芹菜汁是神话还是科学?用对身体这些部位会有变化!
芹菜汁真的有降血压、降尿酸的功效吗?它还能防癌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关于芹菜汁功效的科普文章,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全面解析芹菜汁的健康价值。
有人说,喝了一个月芹菜汁,血压确实降下来了;
有人说,喝一段时间芹菜籽水,尿酸不高了;
有人说,每天一杯芹菜汁,一年都没怎么便秘了;
甚至有人说,芹菜汁可以防癌……
长期喝芹菜汁身体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有哪类人是绝对不能喝的呢?
常喝芹菜汁,身体这些部位有变化
在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常常用芹菜来调味。而在我国古代,芹菜很早就被药用了。药用芹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菜部下品,以旱芹为主,根、茎、叶和籽都可以当药用,故又有“厨房里的药物”、“药芹”之称。
从中医角度而言,芹菜性凉,味辛甘;归肺、胃、肝经。所以确实是一个有药用价值的好食物。
常喝芹菜汁,除了我们熟知的缓解便秘外,还有4个不被人熟知的好处:
1
平肝降压
《本草推陈》中记载芹菜“治肝阳头痛,面红目赤,头重脚轻,步行飘摇等症。”最近气温上升,最容易出现“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脾气急躁、头晕、口干舌燥等,这时最适合吃芹菜。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任医师 曹启富
芹菜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导致的肝阳上亢、火气大、头晕目眩。此外,芹菜中含有的黄酮及叶绿素在调节血脂、血压和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
从现代医学来看,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和芹菜素,有利于控制血压。美国心脏协会杂志《高血压》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适当饮用芹菜汁确实有助于降血压。
注意!芹菜梗的含盐量比较高,1斤芹菜梗中约含有2克的盐。所以血压高的人,日常烹饪芹菜时一定要少放盐,甚至可以不放盐。
另外,芹菜的降压作用在炒熟后明显降低,所以想要获得降压的好处,最好生吃或凉拌,连叶带茎一起嚼食。当然,芹菜汁确实也是不错的食用方式。
2
降尿酸、防痛风
经常吃芹菜,能够中和尿酸及体内的酸性物质,对防治痛风有很好的效果。
不过芹菜汁的降尿酸、防治痛风作用没有芹菜籽效果好。
芹菜籽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还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芹菜籽性味偏凉,味甘,入肺、胃、肝经,具有清热除烦,平肝,利水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
西医研究发现,西芹籽的提取物含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类黄酮物质、左旋芹菜甲素等活性物质,可以缓解风湿痛 、关节炎 、痛风等症状。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任医师 曹启富
和芹菜汁一样,想要获得芹菜籽的降尿酸作用,可以日常喝芹菜籽粉水。但要注意,低血压患者忌食芹菜籽。芹菜籽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对于低血压患者是不建议食用的,以免引发血压过低。
3
被誉为“夫妻菜”,有助性效果
芹菜助性效果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书籍《永远健康的十步》中,芹菜被誉为 “蔬菜中的伟哥”(虽有些夸张,但很形象),具有良好的助性效果,夫妻每天共同饮用芹菜汁能促进夫妻生活和谐。
从中医角度来看,芹菜对泌尿系传染等疾病确实具有极好的辅佐医治作用。芹菜含有雄性激素,能刺激勃起,确实更利于夫妻和睦。
4
安神
芹菜有一种有镇静作用的碱性成分,对人体能起到安神的作用,有利于安定情绪、消除烦躁。
其实,芹菜除了上面这些作用外,还因含有很多的膳食纤维、抗氧化剂等,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预防癌症的效果。当然,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都不可能有某方面绝对的功效,我们更应该把芹菜当做一种对身体有健康益处并且常吃的食物来对待。
日常,芹菜和这些食物是“黄金搭配”
芹菜汁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芹菜洗干净直接榨汁即可,但是要注意,榨汁后不要过滤直接喝,因为过滤会滤掉营养价值很高的膳食纤维。
很多人不太喜欢芹菜汁的味道,我们可以在榨汁时加一些水果,例如草莓、雪梨制作成芹菜水果汁来喝。
芹菜水果汁
【材料】:芹菜、水果(可以选择雪梨、草莓等个人喜欢的水果)
【做法】
1、雪梨(其他水果也可以)切块,芹菜留根。
2、以雪梨和芹菜大概3:1的比例,放入榨汁机简单榨一下,保留渣滓即可饮用。
除了和水果在一起榨汁外。芹菜还有2个黄金搭配,不仅好吃,还能获得1+1>2的效果。
1
芹菜+百合:
芹菜性味甘寒,富含膳食纤维,可清胃、涤热,祛风;百合味甘性平,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二者搭配食用,效果更佳。
西芹百合
【用料】:西芹300g、百合100g、胡萝卜50g,油适量、盐适量、鸡精适量。
【做法】:将芹菜焯水,然后将芹菜切成小块;将锅烧热,先入胡萝卜炒半分钟,之后倒入芹菜与百合翻炒1分钟,加适量盐和鸡精翻炒几下出锅,趁热食用。
2
芹菜+核桃
核桃仁含有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可使人身体强健,还可润肤。搭配芹菜,不仅润肤美容、延年益寿,还可作为高血压、便秘等人群的辅助食疗食物。
芹菜核桃可以合在一起榨汁喝,味道比单独喝芹菜汁要好喝很多。
最后,要注意,芹菜含有的粗纤维较多,且性凉,故脾胃虚寒、大便溏薄以及小儿脾弱者不宜过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