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代入哪吒2的反派视觉中才发现,他们都并非纯粹的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代入哪吒2的反派视觉中才发现,他们都并非纯粹的恶!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3325094_122138842/

《哪吒之魔童降世2》以更复杂的叙事视角和更具颠覆性的人物塑造,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反派的认知。这部电影打破了非黑即白的对立,赋予反派角色更丰富的层次和深度,让观众看到了他们挣扎和无奈的一面。

这部作品最令人琢磨的地方,就在于它打破了那种非黑即白的不良对立。
以前那些被贴上反派标签的角色,在导演饺子的镜头下,可算是有了血肉,有了自己的动机和困境。

当我们不带着主角光环的滤镜,平平常常地去看申公豹、石矶娘娘,还有那些无名小妖时,就会发现,他们的挣扎和无奈,可比简单地给他们贴个恶的标签,更值得咱们好好想想。

以往传统神话里,反派大多就是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可《哪吒二》不一样了,它把镜头对准了这些反派的生存逻辑。

就说那个土拨鼠吧,从来没主动伤过人。

就因为妖族天生邪恶的偏见,被人类修士追着杀。其实很多人细想也能想明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所谓的恶,不过就是求生本能被扭曲了的样子。

再看申公豹他爹,这形象颠覆得更有冲击力。他不再是以前那个阴鸷狡诈的豹子精,而是一位气宇轩昂的修士。

他在教小妖修炼的时候,总说天道酬勤;面对强敌,还保持着请赐教的武者风范。

这种矛盾人在石矶娘娘身上更明显,这位住在荒芜之地的上古大能,就因为不向天庭臣服,就被说成是祸乱之源。

导演通过她和哪吒的对话,把权力体系对异见者的打压给揭示出来了:你说我掀起灾劫,可曾问过是谁先夺走了我的栖身之地?

饺子导演也说过:我们想探讨的不是正邪对抗,而是偏见怎么制造对立。这理念在制作细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全片上千个特效镜头里,有超过40%都是用来刻画反派内心世界的。

像豹子修炼时汗水把道袍都浸透了的质感,石矶娘娘洞府里跟着情绪变化的岩浆光影,都在用画面给咱讲那些被主流叙事遮住的真相。

更厉害的是,团队给每个主要反派都设计了独立的行为逻辑树。就说豹子的角色档案,光心理分析就有237页。

这种创作态度,都快偏执了,但也让每个选择都有了必然性。

在长达五年的制作周期里,团队经历了三次剧本重构。光石矶娘娘的造型方案,就改了89版。

特效总监王宇还透露,片中有些大场面,每秒渲染成本高达18万元,这可就是每分钟烧掉一辆保时捷。

这么不计代价地投入,最后成就了豆瓣近9分、全球票房破100多个的好成绩,而且现在全球票房排名还在不断上升~

再说《哪吒二》在海外的成功,就是因为它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超越了文化边界。

在北美首映礼上,有观众就说:这些角色让我想起了《小丑》里的亚瑟·弗莱克,都是被系统逼疯的普通人。

这种共鸣可不是偶然的,当无量仙翁以维护天道为名,对妖族赶尽杀绝时,这行为逻辑和《复仇者联盟》里灭霸的平衡宇宙理论,还挺有互文性的。大头翁为了保护族人,不得不和哪吒为敌,这选择也直指集体利益和个体道德的永恒悖论。

当观众为哪吒的成长欢呼时,更该想想电影提出的那个终极问题:轻易给某个群体贴上恶的标签时,是不是就在重复影片里的偏见循环呢?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但撬动它的支点可能就在某个‘反派’的眼泪里。

饺子导演这样的创作理念,让《哪吒二》跳出了商业片的娱乐框架,成了我们审视现实的一面镜子。

听说在未删减版剧本里,还有更多颠覆性设定,比如土拨鼠精最后成了妖族和人类的调停者,申公豹的修炼笔记里写满了对天道的质疑。

这些被剪掉的片段,说不定就是理解电影深层价值的关键呢。

从《大圣归来》的技术突围,到《哪吒二》的叙事革新,每一次突破都在重塑行业的天花板。

我们在为这些成就喝彩的时候,更得记住: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复述古老的英雄传奇,而是用当代视角给传统赋予新的生命。

就像《哪吒二》用反派的觉醒,照亮了人性中最幽微的灰度地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