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买的老花镜,能擦亮父母的“视界”吗?
路边买的老花镜,能擦亮父母的“视界”吗?
春节回家,你是否发现父母悄悄戴上了老花镜?路边随便买的老花镜真的安全吗?如何科学预防和治疗老花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王军明教授为您详细解答。
在外打拼的刘先生,最近放假回到老家。刚进家门,他便惊讶地发现,一向视力良好的母亲,竟悄然戴上了眼镜。经刘先生细细询问,母亲才道出缘由。原来,近半年来,她逐渐发觉看近处的东西越发模糊,无奈之下,母亲便在路边随意买了一副老花镜,想着能勉强使用,也就一直没去医院验光。
面对母亲这样的情况,刘先生心中不禁泛起疑虑:路边买的老花镜真的靠谱吗?去医院验光是否真有必要?
医院验光,绝非多此一举
医院的专业验光检查不仅能精准测定老花度数,还能全面排查青光眼、白内障,并检测视网膜疾病、黄斑部疾病等各类眼底病。只有通过专业检查,全面把控眼部健康状况,消除潜在的隐患,才是真正地呵护眼睛。
挑选老花镜,准确验光为首要
- 准确验光:去正规医院或眼镜店,获取近视、远视、散光、老花度数及瞳距、瞳高等参数。根据年龄、调节力及用眼习惯决定老花镜的度数。
- 镜片材质:PC镜片轻薄、密度小、韧性好,不易刮花。但透光性相对较差。玻璃镜片光学性能好但重且易碎。树脂镜片轻便、不易碎裂,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能够提供清晰的视觉效果。
- 镜框选择:尺寸要与脸部适配,选择钛合金等材质,保证舒适度与耐用性。
刘先生深知专业验光和眼镜选择的重要性,于是他耐心且细致地向母亲解释。趁着假期,他还主动陪伴母亲前往医院,在刘先生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终于配上了一副合适的眼镜,视物也变得清晰起来。
老花眼不是疾病,却也不容忽视
广医二院眼科王军明主任强调,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以及睫状肌功能逐渐减退,导致眼睛调节能力下降,无法迅速且清晰地聚焦,出现视物模糊、眼睛易疲劳等症状。临床上,老花眼通常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症状逐渐加重,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阅读困难、难以看清手机屏幕等。因此,即便老花眼并非疾病,我们也应重视并注意预防,保障眼部健康。
预防老花眼,良好用眼习惯是关键
-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正确姿势,注意光线适宜,不要在夜间不开灯时近距离用眼。
- 增加户外活动,放松眼睛。
-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蔬果、坚果。
- 40 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如何改善老花眼
1.老花镜
佩戴老花镜是常用手段,老花镜种类有单光镜、双光镜和渐进多焦镜等。单光镜适合单纯看近需求;双光镜能兼顾看远看近,但有明显分界线;渐进多焦点镜可满足不同距离视力需求,不过适应期长。
2.老花滴眼液
目前大多数治疗老花的滴眼液其原理是缩小瞳孔以产生针孔效应增加景深,让穿过瞳孔的光能够聚焦在视网膜上。目前已经有此种滴眼液在美国上市,我国也已有不少药物正在进行获批上市前的临床试验。
3.手术
老花眼矫正手术分为角膜手术、巩膜手术和晶状体手术3类,但都存在一定风险,建议谨慎选择。
专家介绍
王军明,眼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眼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山学者第二层次人才(双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工作2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业特长:青光眼、白内障、眼屈光。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各类疑难复杂青光眼的诊治、先天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高眼压症的筛查。擅长各类微创青光眼手术,包括各类粘小管相关微创手术、各类小梁网及房角切开术、微创青光眼引流管植入术、UCP、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等。擅长各类白内障及晶状体手术、屈光性白内障与晶状体手术,在诊治复杂性以及与全身疾病相关的白内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光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