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射频前端:无线通信背后的关键力量,元器件全解析
探秘射频前端:无线通信背后的关键力量,元器件全解析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智能家居、汽车导航等设备,都依赖无线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与交互。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 射频前端,它就像是无线通信的 “幕后英雄”,默默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射频前端的世界,深入了解它的奥秘、核心元器件以及在行业中的发展态势。
无线通信是通过射频信号来传递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的。射频信号属于 300MHz - 3000GHz 的电磁波,凭借着能在自由空间传播、可绕过或穿透障碍物、便于组网以及保密性强等优点,在无线通信领域大显身手。以大家常用的手机为例,其无线通信主要由基带、射频收发机、射频前端和天线四部分构成。基带负责处理原始信号,这些信号频率较低,不适合远距离传输,需要加载到射频信号这个 “载波” 上,也就是进行调制,而射频前端则承担起对射频信号进行过滤和放大的重任。
射频前端,英文缩写为 RFFE(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是无线通信模块的关键一环,位于天线和射频收发机之间,主要负责接收和发射信号。从系统构成上看,它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的主要任务是把射频发射机产生的微弱电磁波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功率放大器(PA)和双工器 / 多工器等都是其中的重要 “成员”。功率放大器堪称射频前端的核心器件,它直接决定了通信系统发射信号的能力,像手机的通讯距离和信号质量都与它息息相关。功率放大器的发展经历了 CMOS、GaAs、GaN 三代技术变革,目前手机上的 PA 大多采用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 GaAs,部分采用 Si、Ge 工艺的 CMOS,不过未来 GaN 有望在高频、大功率应用中崭露头角。双工器和多工器则由不同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组成,能让同一天线实现不同频率信号的收发,有效隔离发射和接收信号。
接收端的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NA)和射频开关同样各司其职。滤波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元器件,也是量产时面临较高壁垒的器件。它能允许特定频段的信号通过,阻挡其他频段的干扰信号,保障通信质量。根据制造工艺不同,滤波器分为声表面波滤波器(SAW)和体声波滤波器(BAW)。SAW 滤波器工艺简单、性价比高,适合低频及接收端滤波;BAW 滤波器性能出色,更适合高频滤波,但技术难度大、价格贵。当下,SAW 滤波器在射频前端应用较多,不过随着 5G 的普及,BAW 滤波器凭借其优势,应用占比正逐步提高。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放大天线接收到的微弱射频信号,同时抑制噪声,提高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对通信系统的质量影响重大。射频开关则分为传导开关和天线调谐开关,传导开关负责切换射频信号的路径,天线调谐开关用于优化天线效率,虽然其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但对设计和工艺也有较高要求。
在整个无线通信模块中,射频前端模块(RFFEM)与射频收发模块、基带信号处理器协同工作,共同实现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收发。随着 5G 商用的加速,终端射频器件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知名市场研究公司 Yole 预计,到 2025 年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400 亿美元。然而,目前射频前端器件的国产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滤波器,因其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成为了国产化的瓶颈。不过,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像康希通信、卓胜微、慧智微这样的企业,它们在射频前端领域不断发力,推动着国产射频前端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升级。
射频前端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元器件各自发挥着关键作用,共同支撑起了整个无线通信系统。尽管国产化之路困难重重,但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努力和技术的持续进步,相信在未来,国产射频前端器件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