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提升决策力?五招教你搞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提升决策力?五招教你搞定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494706.html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提升决策力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能力。本文将为你介绍五种实用的决策方法,帮助你在未知中做出最优选择。

如何在未知中寻找方向

把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

当我们很难找寻自己的定位,或是看不清形势,抑或是遇到从未遇见的状况,但仍然必须采取行动时,我们就需要特殊的方法和规则,即经验法则,在术语中被称为“探索法”。

探索法是指一套通过探索并不断调整以实现未知目标的方法。

有一些探寻或者定位的方法和规则,经过几个世纪的实践证明,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定位、决策和行动。

这些方法和规则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管理中。当我们缺乏必要的方向指示时,它们往往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例如最有效的探索方法之一就是“试错”原则,即尝试—犯错—纠正,这是一种进化策略。对于生物科学而言,这是理解生物进化过程的关键。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登山运动,因为许多目标只有通过不断试错才能达成。当我们迷失方向时,可以借助于另一个探索方法,即沿着原路返回到最后一个你确切知道的位置。

在高海拔地区,我们的足迹可能会随风消散,因此我们可以插上小旗子作为方位标志,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找到回去的路。

若有人在团队登山活动中走失,则应该待在原地。因为如果大家都开始寻找对方,那么找到彼此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

现势评估的完整性

对于局势评估,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所有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才能获得尽可能全面的认识。

以管理学为例,对局势的评估不仅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还需要预测对手对形势的看法。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注意不能落入所谓“群体思维”的陷阱,即评估过程中的趋同心理。

开放系统原则告诉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因此人们必须时刻开启“嗅探”和“防范”的雷达,以及时捕捉各种变化的苗头。

在登山中,我们需要关注天气和冰山的雪崩情况;而在管理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客户和竞争对手的动态。

灵活性原则告诉我们,一定要把握承诺的分寸,给自己留有余地,直到最后一刻再收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灵活、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小步快跑原则告诉我们,先确认上一步获得的成效,再继续走下一步。尽管要实现远大的目标需要我们制订具体的计划,但涉及何时做何事,我们必须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根据前一步的效果对下一步做出较大的调整。

考虑退路原则告诉我们,退路不是经常被提及的“不归路”。由于没有考虑退路,在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的1936年艾格北壁的首登尝试中,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四名登山者全部不幸遇难。

当时,安德烈亚斯·辛特斯托瑟在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辛特斯托瑟横切路线上为了继续向上攀登,抽回了安全绳索,这样一来就切断了攀登的后路,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管理中,人们往往缺乏对这一原则的系统性关注。

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探索方法之一就是控制论法则。它是由著名的奥籍美国物理学家和通信工程师海因茨·冯·福斯特提出的,他也是现代控制论(复杂系统的调节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行动要使路越走越宽。

这对管理、生活和登山有哪些实际意义?

如果必须要做出决策,请选择一个有较大回旋空间的选项!

一旦做出决策,就意味着将其他的选项拒之门外——这一结果是必然的,否则你做出的这一“决策”将仅仅流于表面,而非实质上的决策。

但是,我们面临的决策并非都有同样多的选项——这时就要有效利用行动余地以及灵活性了。

三种必要的策略

在管理学中,策略是最易被错误理解和过于宽泛使用的专业术语之一。什么样的行动才适用“策略”一词呢?

策略是从已有的信息和数据中推导出结论。当我们无法预料未来,却仍不得不采取行动时,策略就意味着正确的行动——即使无所作为也是行动的一种。

策略并非未来做的决策,而是对未来有影响的当下做的决策——其中也包括“不决策”。

时代大变革究竟将如何发展,目前我们只能暂时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信号中寻找线索,实时准确调转方向,即使路况不断发生变化,也能找到最佳路径,及时规避风险,并在必要时迅速做出反应。这一点十分重要。

为了应对时代大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需要三种不同的应对策略:

策略A:只要现有的方法仍然有效,就继续沿用。

策略B:不断地观察新事物,为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实践做充分准备,了解新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工具。

策略C:为新旧世界的更替做好准备。

这三种策略之所以缺一不可,是因为它们在本质上属于不同的维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时代巨变使他们宝贵的实践经验变得毫无用处,甚至可能成为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正如登山中攀登难度从六级升级到七级经历的争议和坎坷。

随着大变革的不断深化,之前所有的导航工具不仅会变得无效,甚至会指向完全错误的方向。

因此,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傲视群雄的大型企业很少能成功实现转型。这种观点令那些有丰富成功经验的管理者战战兢兢。

立场超然,当局不迷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尤其中国社会,人情关系十分重要,身为生意人,要想赚大钱,也很难摆脱人情的包围,而一旦陷入人情漩涡时,决策则常有偏差。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指当事人因得失心太重,无法超然局外的冷眼旁观,以致失去“平常心”的素养。既已患得患失,自然无法从“高处、大处、远处”等层面来做决策,“目光如豆”的人,怎么会做出令人佩服的英明判断呢?有一则寓言故事,记述某商人故意将一本《下棋必胜法》装在以梧桐木精制的盒子里,然后高价出售。有一位好棋者,不惜花高价购买回来小心翼翼地打开,岂料书中只写几个字:“下棋时要经常保持比对方超然的立场”。这一则寓言告诉决策者要以大局为重,若能放弃私心,以第三者的客观立场来看事情,处事自然能了无牵挂,决策力必然高超。

反面思考,寻求最佳决策

决策者应该是集“众智”的人,尽管他做决策要有相当的魄力,但他却应该专断与独断,而应广泛请教,以求集思广益,甚至多听反对者的意见。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史隆就经常从“反面”思考中来寻求最佳决策。据说,史隆曾在一次高级管理人员的会议上说:“诸位先生,我们对这项决策似乎已有一致的看法。”只见出席会议的成员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然而,史隆接着却说:“现在,我宣布会议结束,此问题延搁到下次会议再行讨论。我希望下次会议能听到‘相反’的意见,这样,我们才能做最后的决策。”

史隆的做法是少有的,也是可贵的,因为正确的决策来自正反两方面不同的意见。先有结论是经不起事实考验的,唯有掌握充分的信息与客观的事实,才能做出最后的决策。

本文原文来自先驱中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