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z高烂尾楼的传奇与困境,天津117大厦,看 DeepSeek 分析如何解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z高烂尾楼的传奇与困境,天津117大厦,看 DeepSeek 分析如何解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ews.justeasy.cn/news/26410.html

天津117大厦,又称高银金融117大厦,是一座集甲级办公、酒店、旅游观光、精品商业于一体的特大型超高层摩天大楼。这座规划有117层的大厦,曾是世界结构第二高楼、中国结构第一高楼,但由于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工程陷入停工,成为天津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尴尬”存在。本文将从设计理念、建筑特色、建造历程、烂尾原因以及重生建议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这座“中国最高烂尾楼”的前世今生。


天津117大厦外观


天津117大厦俯瞰图

设计理念与建筑特色

117大厦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中西文化,整体造型方正稳重,又不失灵动之美。其顶部设计为钻石形,寓意着天津的璀璨明珠。建筑外观采用极简风格,立面设计精细考究,幕墙上的竖线从入口开始分叉,然后在空中大厅再次汇聚,通过线条变化强化了建筑的垂直感,使其显得更加高耸。银色反光玻璃与幕墙相映成趣,气势恢宏。从下至上,大厦逐步收紧,顶部的钻石造型灵感源于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方正的建筑主体象征“方”,顶部钻石造型象征“圆”,整体造型象征着至高荣誉。


天津117大厦外观细节


天津117大厦外观细节


天津117大厦外观细节


天津117大厦外观细节

不仅如此,大厦还融合了众多高新技术成果,共创下了11项国内和国际纪录,例如,大厦采用的防屈曲支撑,单根重量210吨,为国内超高层领域防屈曲钢之最;120米长桩是国内房建领域最长桩基;一次性浇筑完成6.5万立方米大底板混凝土,创民用超高层建筑最大体积底板混凝土世界之最;通道塔500.61米的总高度成为全球最高通道塔;597.45米的单井道运行高度,创造了单井道运行高度世界之最;579米处为世界最高观光厅;564米处拥有世界最高室内游泳池;584米处为世界最高旋转餐厅等。


天津117大厦内部设施


天津117大厦内部设施

建造历程与烂尾现状

2008年9月10日,天津117大厦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过程中,2011年12月26日完成65000立方米大底板混凝土浇筑;2012年2月27日钢结构工程开工,8月1日地下室结构完工,上部塔楼开工;随后在2013年、2015年又陆续突破不同高度节点,最终在2015年9月8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然而,就在即将完工的关键时刻,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工程陷入停工。此后虽有一些复工尝试,但进展缓慢并再次停工。


天津117大厦建设过程


天津117大厦建设过程

在停工的这些年里,117大厦一直处于烂尾状态,成为天津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尴尬”存在。其主体结构矗立在那里,周边配套设施也未能完善,与当初规划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多年来无人接盘,尽管它有着傲人的高度和众多的设计亮点,但却因资金问题被搁置。


天津117大厦现状

烂尾原因剖析

资金链断裂:这是导致117大厦烂尾的直接原因。在建设后期,开发商高银集团资金出现问题,无法支撑后续建设费用。摩天大楼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的过程,从建筑材料采购、施工人员费用到各项设备安装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一旦资金链断裂,工程就难以为继。


天津117大厦资金链断裂影响

市场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在117大厦建设期间,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了一些不利于项目推进的变化。例如,商业地产市场需求饱和,导致对超高层写字楼、酒店等需求降低,使得项目的预期收益不乐观,进一步影响了后续资金的投入。


天津117大厦市场环境变化影响

开发策略失误:开发商在项目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开发策略失误。如过度追求建筑高度和规模,而忽视了市场实际需求和自身资金实力,导致项目陷入困境。


天津117大厦开发策略失误影响

看DeepSeek分析如何助力重生!

天津117大厦作为中国结构第一高楼(597米),自2008年开工以来,经历了多次停工、复工和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至今仍未完工,被称为“中国最高烂尾楼”。其重生需综合政策支持、资金注入、功能转型等多重措施。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分析与建议:

现状与挑战

  1. 资金链断裂与债务纠纷
    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开发商高银集团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与中国信达的15亿元债务纠纷尚未解决,导致工程停滞。
  • 高银集团创始人潘苏通通过资本杠杆撬动700亿资金,但住宅销售惨淡(如富国高银豪宅仅售出少量),无法回血。

  • 中国信达等投资方因债务问题起诉高银集团,进一步阻碍复工。

  • 地理位置与市场定位偏差

  • 项目选址天津西青区,远离市中心,周边配套不足,住宅定价过高(4万元/㎡),与区域市场价(2.8万元/㎡)脱节,导致销售困难。

  • 原规划的“高银天下”综合体(商务区、豪宅、马球会)缺乏吸引力,形成“孤楼”效应。

  • 政策与行业环境变化

  • 2022年国家“限高令”明确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117大厦虽已封顶,但需重新评估其功能定位。

  • 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投资方对超高层项目的风险敏感度提高。

重生的可行路径

1. 政府主导的资产重组与政策支持

  • 债务清算与司法介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高银集团与中国信达的债务纠纷,剥离不良资产,为引入新资本扫清障碍。
  • 政府平台接盘:借鉴其他烂尾楼经验,由地方国企或城投公司承接项目,结合政府信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 税收与土地政策优惠:对后续运营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土地性质调整等支持,降低盘活成本。

2. 功能转型与区域协同发展

  • 科创与产业载体:结合天津“天开科创园”规划,将117大厦转型为科创办公、研发中心,提供83万平米的硬件载体,吸引科技企业入驻。
  • 文旅融合:利用其“世界最高观光厅”“旋转餐厅”等设计,打造地标性旅游景点,与周边马球会等资源联动,形成特色文旅IP。
  • 商业配套升级:引入大型商业运营商,开发购物中心、会展中心等,填补区域商业空白。

3. 资本引入与市场化运作

  • 引入头部房企或基金:如万科、华润等企业参与开发,或联合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盘活资产。
  • 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分担建设与运营风险,例如由企业负责招商运营,政府提供基建支持。
  • 资产分割出售:将部分楼层或配套住宅拆分出售,快速回笼资金,缓解整体压力。

4. 技术升级与绿色改造

  • 智能建筑升级:结合智慧楼宇技术,提升能源效率和管理水平,吸引高端租户。
  • 绿色认证:申请LEED或WELL认证,增强可持续性标签,符合未来建筑趋势。

未来展望

117大厦的重生不仅需要资金与政策支持,更需重新定位其社会与经济价值:

  • 城市名片效应:若成功盘活,可提升天津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竞争力,带动就业与区域经济。
  • 警示意义:作为房地产过热期的典型案例,其重生可为其他烂尾项目提供“止血—转型—激活”的范本。

目前,天津政府已表态将“法治化、市场化”推进盘活工作,结合天开科创园的规划,大厦有望借势科创产业焕发新生。尽管挑战巨大,但通过多方协作与创新模式,这座“北方第一高楼”或能摆脱烂尾命运,成为城市更新的标志性案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