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第43回导读:王熙凤和贾宝玉对底层人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第43回导读:王熙凤和贾宝玉对底层人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2927440_121119343

《红楼梦》第43回通过贾母生日时的"攒金庆寿"和贾宝玉为金钏"撮土为香"两个场景,展现了王熙凤和贾宝玉对待底层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王熙凤在贾母的提议下,不仅自己带头凑份子,还点名赵姨娘和周姨娘参与,显示出对底层人的冷漠和盘剥。而贾宝玉则在热闹的生日宴中悄悄离开,独自前往水仙庵祭奠金钏,体现了他对底层人的同情和愧疚。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两人性格上的差异,也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命运。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故事情节又回归到了荣国府的日常。
似乎是刘姥姥在荣国府的这几天,带给了贾母特别的快乐,同时也带给了她灵感。送走刘姥姥后,她还没能从那种野趣中抽离出来,于是想出要用凑份子的方式为阿凤庆祝生日的主意来。
“我想着,咱们也学那小家子,大家凑分子,多少尽着这钱去办,你道好玩不好玩?”
“学那小家子”,不就是从刘姥姥那里得到的灵感吗?

贾母发了话,谁敢不响应?贾母说好玩,自然大家都只能认为好玩。于是,当下大家就凑起分子来。
注意这句话:
众丫头,婆子见贾母十分高兴,也都高兴。
贾母是整个贾府的晴雨表,贾母高兴,大家就都高兴、贾母不高兴了,大家就没办法高兴起来。
然而,俗话说得好,月儿弯弯照九州,有人欢喜有人愁。贾母也是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众人围着她转,所以体会不到别人的难处。她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来取乐不痛不痒,别人可是要靠这点钱贴补家用呢。
这就好比公司管理层里有过结婚,老板发话每个人都要去送礼,而且标准还不低,差不多要把一个月的工资填进去,又有几个人是真心愿意呢?
不但贾母感受不到底下人的困境,王熙凤更是不会体谅这些人的心情,还点名贾政的两位姨娘,并说得冠冕堂皇:“尽到她们是理,不然,她们只当小看了她们了。”
也难怪赵姨娘对王熙凤不满,平时有啥好事想不到她们,现在要摊派出钱了,就想到她们了。
对这种行为感到不满的,除了赵姨娘,还有尤氏。
当然,尤氏不是心疼自己的钱,而是怜惜那些处境不那么好的人,比如被王熙凤点名的两位姨娘,“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
那些把王熙凤捧上神坛的读者,该体会一下这句话:
“他们两个为什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拘了来咱们乐。”
这是居上者不把人当人的口吻!

书中没有过多的笔墨描述周姨娘,但赵姨娘虽然不讨喜,但她顾娘家却是真的。自己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还想着要提携娘家人,这有什么错呢?这怎么是“白填送别人”呢?人家一个月的收入,就这样送给你取乐,而且办这场生日宴,轻易就凑了一百五十多两,根本不在乎人家的二两银子。
这二两银子在人家那里,可能就能派上大用场。
《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王熙凤的这种做法,正是“损不足而奉有余”,盘剥本就活得艰难的人,来满足自己的玩乐。
二两银子在人家那里,可能是盖房子的材料钱,也可能是娶亲的聘金,还可能是救命的医药费,但到了王熙凤手里,就可能只是一口零食、一杯美酒。
人家的刚需,被你盘剥来奢侈,作者这是借尤氏之口,谴责并敲打王熙凤。

曹公在书中设定了两个反派角色,男雨村,女熙凤。这二人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聪明绝顶,筹谋决断成功率高;二是都心狠手辣,凡有利于自己的事,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做。
所以,贾雨村在智通寺看到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同样适用于王熙凤,此时尤氏对她的敲打,就属于“身后有余”阶段,现在缩手还来得及。
但王熙凤正处在春风得意阶段,哪听得进逆耳忠言?这就注定了她必然要走到“眼前无路”的地步。
而贾母是那个推波助澜把阿凤往绝路上推的人。她没想到,她为了取乐而出的凑份子的主意,表面看是犒劳阿凤,实际上是为阿凤树敌。
她们在这里开开心心筹备生日,不知道背后有多少人在骂呢!
第四十五回黛玉对宝钗倾诉自己的处境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这话非常明确地指出,因为贾母对王熙凤和宝玉的宠爱,已经有人愤愤不平了,无形中为他们树了敌。

就在大家和乐之时,宝玉却悄悄离群,带着茗烟,跑到水仙庵去祭奠金钏,可见这天也是金钏的生日。
也不知道宝玉是怎么记住金钏生日的,但无论如何,他内心对金钏之死是心怀愧疚的,所以才会在心里惦念着。
红楼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贾府的衰败,以管家者王熙凤的盛衰来体现;一条是宝玉的成长,伴随着女孩们的薄命。两条线是并行的,都是从他们的春风得意开始。到金钏之死,是宝玉成长的第一个节点,他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
注意,金钏事件,虽然王夫人对宝玉有所指责,但并没有很严厉地批评和教导他,但宝玉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有了自我反思和行为上的改变。
对比一下贾政把宝玉打到半死,宝玉却死不悔改,说明打骂对宝玉无效,但他也不是没心没肺之人,只是贾政的教育方式不对,正应了宁荣二公对警幻仙姑说的话:“无人规引入正。”看似贾政在教育他,实际上因为方法不对而都是在做无用功。
回头再来看这一章回,作者把“攒金庆寿”和“撮土为香”写在一起,有什么用意呢?
前面分析了,为了“攒金庆寿”,王熙凤连周赵两位姨娘都不放过,非得把她们的钱盘剥过来给自己取乐,对处境低下之人毫无怜悯之心。
宝玉正相反,并没有因为金钏是个下人而无视她。一向喜欢凑热闹的他,这次却避开热闹,特意跑到最冷清的地方,只为给金钏上一柱香。
这便是宝玉和王熙凤的区别,同为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同样享受着锦衣玉食,一个漠视并践踏底层人,一个却对底层人充满着怜惜。
王熙凤“不信阴司报应”,在行事上只考虑自身利益或感受,视人命如草芥,属于作恶而不以为恶。宝玉却能因自己导致的恶果而反思愧疚,从而有所成长,虽然代价太大。

这就说明,宝玉和熙凤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他们分别代表了统治阶级的两种类型:一类如熙凤,视盘剥和践踏底层人为理所当然,一类像宝玉这样,会撇开阶层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拥有特权的人来说,稍有言行不慎,就可能让底层人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可惜的是,王熙凤的作恶无所制约,所以她还会继续作恶下去。而宝玉的思考无人引导,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也必然继续有人以生命为代价来支撑他走到彻悟的那一天。
所以,贾府非亡不可,即使不被抄家,也会受到天谴,逃不过老天爷的法网,最后统一清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