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如何康复?专家详解训练要点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如何康复?专家详解训练要点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的各种认知功能减退症状。许多脑卒中患者家属常常感到困惑:“家人中风后,怎么突然像变了个人?说话颠三倒四、丢三落四……” 脑卒中不仅影响肢体活动,更可能“偷走”患者的记忆、注意力等认知功能。
专家介绍
马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临床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表现
马医生指出,脑卒中后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包括以下表现:
记忆力的降低:有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当被询问“早上吃过什么呀?”“谁来看过你啦?”,往往很难有清晰的回忆,更严重的患者会连刚刚发生的事情都不记得。
感觉认知能力的下降:例如医生在查房时会向患者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拿出一支笔问患者“这是什么东西呀?”对于健康人来说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有的患者会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思索半天后能够正确回答,但是当再进一步问患者这是什么颜色的笔时,患者的表情却十分木讷。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可逆的,通过早期干预和系统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此外,认知功能康复还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和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康复训练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重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有赖于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皮质重建,而强化功能训练可加速皮质重建过程。早期认知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一般而言,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一般脑梗死后2-3天,脑出血后3-5天,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药物联合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原则:每个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认知功能康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循序渐进原则:认知功能康复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训练强度应从低到高,逐步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全面性原则:认知功能康复应包括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家庭参与原则:家庭成员在认知功能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应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康复训练的具体建议
早期干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可逆的,因此应尽早进行认知功能康复。一般来说,患者在脑卒中后的2-3周内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长期坚持:认知功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定期评估:在进行认知功能康复的过程中,应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
面对卒中后认知障碍,并非束手无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展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等,能使患者对自己疾病有更清楚的认识,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压力,对大脑健康和认知功能恢复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