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同阶段的孩子应该做哪些情感行为训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同阶段的孩子应该做哪些情感行为训练?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39488

每个孩子的情感发育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作为父母,如何在不同阶段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支持?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结合儿童发展专家的权威观点,为您详细介绍0-5岁儿童情感发育的六个关键阶段及其相应的训练方法。

案例分析:小明的情感发育特点

小明的脾气很温和,满3个月就能整晚睡觉,几乎没有吵闹的时候,不需要父母很多的关注,似乎更爱自娱自乐,他的爸爸妈妈庆幸有个乖宝宝的同时也有点担心,因为当他们充满爱意地和小明对视,微笑,逗弄时,小明都不理,也不回应,似乎并不需要他们的陪伴,爸爸妈妈担心小明是不是有问题,就去咨询发育行为儿科的专家。

儿童情感发育的六个关键阶段

著名儿童发展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博士曾提出儿童早期的六个情感发展阶段:

  1. 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学习接受并理解周围的感觉信息,利用愉快的感觉帮自己平静。
  2. 第二阶段(3-6月):建立亲密关系,享受温暖和愉快,主动找父母并信任他们。
  3. 第三阶段(7-11月):有目的地一来一往互动,开始双向交流。
  4. 第四阶段(1岁到1岁半):学会使用复杂的手势、动作,并串联起来,更清晰的表达自己意图,萌发自我意识。
  5. 第五阶段(2岁到2岁半):想象力萌发,出现假想游戏,并运用语言表达想法,感受和情绪。
  6. 第六阶段(3岁到4岁):组织自己的思想,建立逻辑关系开始分析思考。

案例中的小明尚处于第一阶段,4月龄时并没有出现第二阶段的表现,父母需要帮助他往下一个阶段发展。这六个阶段就像孩子0-5岁的情感发育台阶,孩子沿着每个台阶稳步向上,到5周岁时已掌握了关爱,思考,交流,创新,还有自控,同情等能力。父母需要多与孩子相处,理解孩子所处的发育阶段,给予对应的亲密互动,帮助孩子成为心智健康的人。

不同阶段的情感行为训练方法

护理专家张秀春建议,孩子的不同情感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情感行为训练:

  1.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爸爸妈妈需要帮助宝宝看,听,活动以及平静下来。可以将脸凑近宝宝,哼一些小曲给他听,帮他全身抚触和按摩。
  2. 第二阶段(3-6月龄):尽量吸引宝宝愉快地与你互动。可以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有趣的声音,各种气味和不同材质的物品去吸引宝宝,并耐心等待他的反应。躲猫猫游戏也很适合这个阶段的宝宝。
  3. 第三阶段(7-11月龄):跟随宝宝的节奏和兴趣,用姿势或表情与他交流,鼓励他表达自己。父母要多观察宝宝的每个小动作,尽其所能一一回应。比如当宝宝舔了一口糖,高兴地发出“呜呜”声,或看到一个电动玩具时手舞足蹈,这时父母就可以看着他的眼睛,高兴地点头来回应鼓励他。
  4. 第四阶段(1岁到1岁半):父母需要成为宝宝的互动伙伴,帮助他学习用一连串的姿势与你交流来解决问题。这个时期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和主导与宝宝的互动过程,多给孩子主动表达的机会。比如当宝宝拿不到远处的玩具时父母不要马上拿给他,可以等待宝宝向你发出求助的信号,之后伸出手,陪他去拿,如果中途受挫及时安慰。
  5. 第五阶段(2岁到2岁半):父母需要进入孩子的想象世界,在他的假想游戏中扮演角色。父母可以观察宝宝感兴趣的主题,在家制造场景来进行假扮游戏比如开商店,坐公交车等。在宝宝喜欢的追逐游戏中加入故事情节比如猫抓老鼠,妈妈奔跑时故意摔倒哭着喊疼等。
  6. 第六阶段(3到4岁):父母要多询问宝宝的意见,鼓励他与你辩论,丰富他的假想游戏,帮助他组织自己的思想。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非常善于玩假想游戏了,父母可以在陪玩时引导宝宝与人交谈,鼓励宝宝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使用“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在哪里,谁,为什么,怎么样”这些问题来与宝宝展开讨论。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阶段性的特点和训练方法,父母可以更好地陪伴和支持孩子的成长,促进其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健康发展。

专家金句:情感发展有规律,高质陪伴促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