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魅力中国行·探索甘肃天水文化——天水民俗博物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魅力中国行·探索甘肃天水文化——天水民俗博物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2648096_120245787

天水民俗博物馆,又称南宅子或胡氏民居,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居民建筑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邸。这座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沧桑,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垂花黑漆大门,面阔三间,悬山顶式。门额榜书“副宪第”三字,为胡来缙修造该院时请当时任职“分巡陇右道右参政”的李国士题写。清代对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合称三大宪。“第”一般指规格较高的住宅,胡来缙官至按察司副使,也就是副宪。以副宪第命名自己的宅院,恰如其分。大门的木柱上悬挂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题写的“天水民俗博物馆”。

影壁

天井正面立清代重修的素面影壁一块。据传说,在明代时,影壁上雕有海水朝阳图案。影壁既起到装饰作用,也起到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是四合院的主要建筑之一。在影壁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道垂花门,将整个宅院分为了东西两区,西区为当年主人所居住的区域,是国保区。东区为当年族人或仆人所居住的区域,也是现在的古民居保护区。

垂花门

东西两边为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这里的垂花门。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垂花门是四合院内的一个重要建筑,它以端庄华丽的形象成为四合院的外院与内宅的分水岭,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能表现出宅主的财力、家世的繁衍、文化素养的高低,甚至是宅主的爱好和性格。

西面垂花门为清代时重建,门额上雕刻“桂馥”二字,上款题“康熙已酉仲春”(1669年2月),下款题“柏严”。“桂馥”指桂花浓郁的香味,桂花被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胡氏为书香门第,这里意思是希望后人品德高尚、有所成就。

桂馥院

是民俗馆的第一个院落,由正厅、倒座、东西两列厢房组成。按照前厅后室的建筑格局,这个院落主要以待客为主,正厅为会客厅,东厢房为胡氏家族简介,西厢房为待客厅,与正厅相对的房屋称为倒座,因采光不好,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屋。院内种植有连翘、丁香等名贵花木。连翘早春时节开花,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也是清热解毒的中药。由于花头、枝干向上生长,种植宅院内寓意连连高升。丁香花寓意勤奋、谦逊,古人种植象征人丁兴旺。

戏院

戏院在唐代叫做教坊,宋代称“勾栏瓦肆”。它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是一处赏戏休闲的娱乐场所。在古代,家境殷实的官宦、富商人家都会设有戏院。这处戏院现为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区,占地面积342平方米,由戏台和东西游廊组成。游廊中摆放桌椅,供游人小歇。

私塾

这里前后设门,可通后面棋院。门额上方悬挂“棫朴英材”匾额,棫和朴是古书上的两种神树,枝叶茂盛,枝干挺拔,多寓意贤才众多。古人多将类似匾额悬挂于书房门额,激励后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正堂上悬挂“宁静致远”匾和“路近人来”对联。“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槐荫院

槐荫院为后院,按照前堂后室的建筑格局,此院落为主人休憩所用。由正厅、东西厢房及前正厅的背面组成一个四合院,三面房屋均出檐。院落因“槐荫蔽芾”匾额而得名。

绣楼

清代绣楼,单檐硬山顶,二层阁楼式土木结构的建筑,古代女子待嫁阶段居住的场所,天水当地的习俗一般是小姐十三岁入绣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岁出阁。闺中小姐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在这狭小的空间,赋诗弹琴,梳妆、绣花打发时光。或许那会儿的小姐心中也会略有惆怅,企盼自由吧。后墙开窗户,平时小姐只能通过这扇窗户观看外面的世界,也被称之为心灵之窗。绣楼由一楼侍女和二楼小姐的闺房组成。

董家院

这是南宅子中唯一一个二进四合院,为清代末民国初的建筑,坐北向南,是胡家女婿国民党高级将领、重庆谈判代表董承烈将军的宅院。院子由两进门庭、正厅、东西厢房和倒座组成。西南角为藏宝洞入口,地下通道与芝兰堂、北宅子相通。

杨家楼

此四合院的南楼是2004年天水市博物馆从异地迁建而来,木楼面阔三间,二层卷棚悬山顶,前出檐,格扇门窗做工非常精致,雕刻刀工娴熟圆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二楼有木围栏,花板透雕梅兰竹菊等图案,从右边登木梯可上去。

凌霄院

院内有一棵上百年的凌霄树,每年6-7月份满树开出橙黄色的花,花期持续三个月之久,凌霄寓意壮志凌云。东厢房为天水民居建筑木雕艺术专题陈列展,西厢房是天水鸿盛社秦腔戏剧脸谱陈列专题展,南房陈列天水民间古代锁具和银饰,北房内盘有北方最具特色的土炕。院子的东北角廊厅里展示的是独轮车和木轿车。

藏宝洞

别有洞天

2007年维修南宅子董家院时发现并进行了修缮。2012年,修通了与北宅子相连的通道。现通道宽1.2米——1.8米,高2.5米,全长114米。现展示的是古代富裕人家藏宝场景,由芝兰堂穿过藏宝洞可直接进入董家院。

红底绣八仙祝寿挂幕

别有洞天

红底绣八仙祝寿挂幕,绣于民国,长340厘米,宽82厘米。刺绣内容为八仙人物、南极仙翁和麻姑献寿的形象,表现的是祝寿的主题。八仙的故事,早在唐代就在民间流传,但人物姓名互有出入,明朝时较为流行。八仙有: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钟离权、曹国舅、蓝采和,他们因惩恶扬善被道教尊崇供奉。他们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故广被民间取用为祝寿的素材。

香包

别有洞天

香包因其形状像包,填充物又有香味,故得此名。古人称之为香缨、香囊、佩帷、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天水香包成熟于明清时期,采用彩色丝绒,以彩绸为底,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填充以雄黄、艾草、丁香、冰片、藿香、苍术等中草药,绣制古代神话、经典故事、历史事件等图案纹饰,它主要用于节令志庆、生活实用、观赏品玩以及夏天阻隔毒虫病菌。

现陈列的香包有如意平安、孔雀挂件、荷花鸳鸯、双囍鸳鸯、金鱼、福娃、脸谱等多种样式,做工精巧,夸张传神,古朴稚趣、色泽鲜艳、风格独特。香包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信息,既是一种静态的工艺品,又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存。

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一律采用俗称-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