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侵权如何执行?一文详解维权流程
停止侵权如何执行?一文详解维权流程
一、停止侵权如何执行
停止侵权的执行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侵权行为
首先要确定具体的侵权行为,这可能需要通过证据来证明,比如侵权的产品、侵权行为发生的场景等相关证据。只有明确了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停止侵权的措施。
(二)要求侵权方停止
可以通过书面通知的方式,向侵权方明确指出其侵权行为,并要求立即停止侵权。在通知中应当清晰阐述侵权事实、侵权的法律依据以及要求停止侵权的具体要求。
如果侵权方是企业或者组织,可以向其管理部门或者负责人提出停止侵权的要求。
(三)借助法律手段
如果侵权方拒不停止侵权,被侵权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判定是否存在侵权行为,若存在则会下达停止侵权的判决,侵权方必须执行该判决,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还可以申请诉前禁令,法院在审查后如果认为情况紧急且被侵权方很可能胜诉,会先行下达禁令,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之后再进行案件的审理。
二、侵权怎么起诉停止排除妨害的行为的
若要起诉侵权方停止排除妨害行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准备证据
证明妨害存在的证据,例如照片、视频等视听资料,用以直观呈现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妨害现状,像相邻关系中一方建筑堵塞另一方通行道路的现场照片。
能够表明自身权利的证据,如房产证可证明对房屋的所有权从而在他人侵犯房屋相关权益时有据可依。
收集与侵权方相关的证据,包括侵权人的身份信息,如果是法人需其工商登记信息等,确保有明确的被告。
(二)确定管辖法院
一般为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三)撰写起诉状
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住址等。
明确诉讼请求,即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排除妨害行为。
阐述事实和理由,说明侵权行为的发生过程、对自身权益造成的妨害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四)立案与诉讼程序
将起诉状和证据提交给法院立案庭,立案成功后按照法院安排参与诉讼,在庭审过程中充分举证、质证并进行辩论,等待法院作出判决。
三、侵权停止后还可以再起诉吗
侵权停止后仍然可以起诉。
一方面,虽然侵权行为已经停止,但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可能仍然存在。例如,侵权人之前的抄袭行为导致被侵权人的声誉受损,即使抄袭行为停止,声誉受损的状况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赔偿、恢复名誉等。
另一方面,即使侵权行为停止,为了明确责任、防止侵权人再次侵权或者是为了要求侵权人承担之前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其他损失(如经济损失的赔偿等),被侵权人也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
再者,从法律规定来看,侵权行为的发生就赋予了被侵权人在法定时效内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侵权停止并不影响这一权利的行使。不过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不同类型的侵权案件诉讼时效有所不同,若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对方提出时效抗辩的话,可能会导致被侵权人的部分诉求无法得到法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