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菜名菜代表十道菜肴,你都吃过哪些?
京菜名菜代表十道菜肴,你都吃过哪些?
京菜,又称京帮菜,是北京地区的传统菜系,它是以北方菜为基础,兼收了天南地北的饮食特点而形成的。京菜代表菜,中国饮食文化里具有特殊地位的北京菜,经过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交合还有特殊的宫廷菜系的融合,慢慢形成如今的京菜文化。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冲击,不断有新的花样,不同的口味诞生,直到今天成为京菜的一个个代表菜。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水晶肘子
水晶肘子水晶肘子是用猪肘制作的一道家常菜,属于鲁菜,鲜香味美。猪肘营养很丰富,含较多的蛋白质,特别是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质,和肉皮一样,是使皮肤丰满、润泽,强体增肥的食疗佳品。
菜包鸡
菜包鸡,是将鸡脯肉切成条,加入姜末、葱末、绍酒、白糖、蚝油、味精腌渍1小时,分成12份,分别用净白菜叶包成长方形,然后挂上一层蛋清糊,放入油中炸熟呈淡黄色捞出,配花椒盘上桌。此菜做法别致,外皮酥香,鸡鲜嫩,突出本味,是北京的风味菜肴。
涮羊肉
涮羊肉在北京,提起“涮羊肉”,几乎尽人皆知。因为这道佳肴吃法简便、味道鲜美,所以深受欢迎。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是以黄酱、精猪五花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种酱汁。经常用于作为拌面的调料。制作关键是掌握好火候。
三不粘
三不粘是一道风味独特的甜菜,属于“软炒”,类似北方“熘黄菜”的制法,呈软稠的流体状,入口绵软柔滋味香甜,营养丰富。用羹匙舀着吃,一不粘盘,三不粘匙,三不粘牙,故称“三不粘”。此菜用料虽然简单,但制作技术要求很高,火候、用料比例和推炒手法都很关键。
汽锅鸡
汽锅鸡原为云南地方风味菜肴,北京的康乐餐馆根据当地口味要求,做了适当改进推出此菜,得到了广大食客的赞誉,逐成该店名菜。此菜做成后,原锅上桌,鸡肉酥烂,原汁原味,醇厚鲜美。
糟熘鱼片
糟熘鱼片是北京各大饭庄博采江、浙、湘、赣烹调技术之精华而形成的传统名菜。成菜洁白纯净,鱼片柔软滑嫩,口味清淡微甜,糟香浓郁。
京酱肉丝
京酱肉丝是一道知名度很高的京菜,北京菜中的经典名菜之一,选用猪瘦肉为主料,辅以甜面酱、葱、姜及其它调料,用北方特有烹调技法“六爆”之一的“酱爆”烹制而成。成菜后,咸甜适中,酱香浓郁,风味独特。
抓炒鱼片
抓炒鱼片是北京仿膳饭庄厨师按照清宫御膳房的抓炒技法而烹制出的一道名菜。关于“抓炒鱼片”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用膳时,在面前的许多道菜里,独独挑中一盘金黄油亮的炒鱼片,觉份外好吃。她把御膳厨王玉山叫到跟前,问他叫什么菜,王急中生智,回答曰“抓炒鱼片”。从此“抓炒鱼片”一菜便成为御膳必备之菜。后来王玉山又相继研究出“抓炒里脊”,“抓炒虾仁”,“抓炒腰花”,与“抓炒鱼片”一起合称“四大抓”王玉山也因此被人称为“抓炒鱼片”。从此“抓炒鱼片”一菜便成为御膳必备之菜。后来王玉山又相继研究出“抓炒里脊”,“抓炒虾仁”,“抓炒腰花”,与“抓炒鱼片”一起合称“四大抓”王玉山也因此被人称为“抓炒王”。此菜色泽金黄,外脆里嫩,明油亮芡,人口香脆,外挂粘汁,无骨无刺,有酸、甜、咸、鲜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