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肠镜近十万例的医生提醒你,做胃镜一定要知道的几件注意事项
做胃肠镜近十万例的医生提醒你,做胃镜一定要知道的几件注意事项
在医院消化科,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医生刚进诊室,就有患者满脸愁容地凑上来,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问:“医生啊,我可真不想做胃镜,听说那玩意儿又疼又遭罪,真有必要做吗?”
就像前几天,张医生刚坐下,一位中年女士就坐立不安地走了过来,她手一直捂着肚子,脸上写满了不安和犹豫。还没等张医生开口,她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这个问题。张医生没着急回答,而是先微笑着递给她一杯温水,轻声细语地询问:“您这胃不舒服有多久啦?平时有没有反酸、烧心的感觉,体重有没有突然下降呢?” 女士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说道:“反酸都好些年了,最近几个月变得特别严重,吃点稍微硬一点的东西,胃就难受得不行,还老是觉得胀。” 张医生一边耐心听着,一边在心里默默判断:看来,这位患者大概率得做个胃镜检查了。
其实啊,这样的场景在医院里每天都在上演。胃镜,堪称医生诊断胃部健康状况的 “秘密武器”,它就像给胃部装上了一个高清摄像头,不仅能精准发现胃炎、胃溃疡这些常见问题,还能在早期就揪出胃癌等恶性疾病的 “小尾巴”。可张医生也明白,这项检查对很多患者来说,既陌生又充满恐惧,不少人因为不了解,忽略了一些关键要点,甚至因此耽误了病情。
为了消除这位女士的顾虑,张医生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您就把胃镜检查想象成给您的胃拍一部‘高清电影’,只有把胃里的情况看得明明白白,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早点发现问题,早点治疗,就能避免以后更大的麻烦呀。”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张医生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还有对胃镜检查的深入理解,给大家总结的做胃镜前后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希望能让大伙科学认识胃镜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别再害怕,主动选择检查。
为啥胃镜检查这么重要?早发现问题是关键
好多人一听到要做胃镜,心里就直发怵,主要是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听起来有点吓人:一根细细长长的管子,要从嘴或者鼻子伸进胃里。可您知道吗,医生们为啥总苦口婆心地建议患者做胃镜呢?
张医生曾经碰到过一位 50 多岁的男性患者,他长期胃胀、反酸,却根本没当回事儿,总觉得多喝点热水就能缓解。结果有一天,他突然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到医院。这一检查可不得了,胃部竟然长出了一个直径 5 厘米的癌变肿块。张医生说起这事,满脸都是遗憾:“要是他早几年做个胃镜,说不定当时只是轻微的胃炎,根本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从科学研究的数据来看,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全球都排在前列,而且死亡率也不低。要命的是,胃癌早期症状特别不明显,经常被当成普通的胃病。而胃镜,恰恰是目前发现早期胃癌最靠谱的检查手段。2019 年,《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里面提到,那些通过胃镜发现早期胃癌的患者,5 年生存率能达到 90% 以上;可要是到了晚期才发现,生存率就只有 10% - 20% 了。所以啊,对于有胃病的患者,还有像有胃癌家族史、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这类高危人群来说,定期做胃镜筛查真的太重要了。张医生常跟患者念叨:“咱们得趁着问题还没变得复杂,就赶紧找到解决办法。与其害怕做检查,不如多担心担心病情被耽误了。”
做胃镜前,这三件事一定要清楚
虽说胃镜检查很重要,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轻松松就完成的。张医生给大伙总结了下面这三点注意事项,提前了解清楚,做好准备,就能少些麻烦。
检查前为啥必须空腹?
经常有患者问张医生:“医生,空腹 12 小时也太久了吧,我就喝点水行不行啊?” 这空腹的要求可不是医生故意刁难人,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在做胃镜检查的时候,那根管子会刺激咽喉和胃部,如果胃里还有没消化完的食物或者液体,就特别容易引起呕吐。要是不小心的话,呕吐物还可能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从科学依据上来说,空腹状态能大大降低胃内容物反流的风险,而且能让检查设备更清楚地观察胃黏膜的状况。要是实在觉得口干,在检查前 6 小时可以稍微喝一点点水润润口,但一定得严格控制量。
怎么选择麻醉方式?
好多人害怕做胃镜,就是担心过程中会不舒服。张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麻醉方式。普通胃镜呢,不需要打麻药,检查时间相对较短,不过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点恶心的感觉。无痛胃镜则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让患者在睡梦中就完成了检查,舒适度那是大大提高了,就是费用会稍微贵一些,而且在检查前还得做麻醉评估。现在,无痛胃镜在国内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尤其是老年人,还有那些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选择无痛胃镜,能让检查的接受度和成功率都大大提升。
别忘了做幽门螺杆菌检测
张医生特别提醒大家,在做胃镜检查的时候,可以顺便做个幽门螺杆菌检测。这种细菌和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咱国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差不多有 50%,可好多人感染了却一点都不知道。要是检查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抗生素进行治疗,尽早把这个健康隐患给清除掉。
胃镜检查后,这些细节千万别忽视
做完胃镜检查,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张医生也总结了两点,大家一定要记好。
检查后别急着吃东西
检查结束后,很多患者会感觉咽喉部有点不舒服,总觉得喉咙里好像卡着什么东西。张医生解释说,这是胃镜的管道经过咽喉时,对咽喉造成的短暂刺激。所以在检查结束后的 1 小时内,最好别吃东西,等喉咙的不适感消失了,再从温热、好消化的流食开始吃。
仔细解读检查报告
不少患者拿到胃镜检查报告后,看着上面一堆专业术语,直接就懵了,甚至有人看都看不懂,就把报告扔一边不管了。张医生强调,胃镜检查报告详细记录了胃部的各种情况,如果做了病理活检,报告里还会有活检结果。大家一定要及时拿着报告和医生沟通,把报告里那些专业术语弄明白,可别因为疏忽大意,导致漏诊或者误解了病情。
想让胃少 “闹脾气”,这些养胃要点快收好
张医生常常笑着跟患者说:“胃病这事儿,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胃镜只是一种检查手段,真正保护好咱们的胃,才是最重要的。下面这几点建议,大家可得牢记在心。
保持饮食规律,少吃刺激性食物
中医里有句话叫 “胃喜温而恶寒”,啥意思呢?就是说胃部更喜欢温暖、平和的饮食环境。张医生建议大家,平时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还有刚出锅特别烫的食物也尽量别吃,吃饭的时候更要避免暴饮暴食,让胃能舒舒服服地工作。
别长期熬夜,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熬夜、压力过大,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让胃病更容易找上门。张医生经常提醒患者:“胃可是最怕熬夜的器官了,你不睡觉,胃也跟着没法休息。” 所以,平时一定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学会给自己减压。
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
对于 40 岁以上的人群,还有那些家里有胃病家族史的人,张医生建议至少每两年做一次胃镜筛查。早点发现问题,早点治疗,这才是守护胃健康的最好办法。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中年女士,在听了张医生的建议后,选择做了无痛胃镜。幸运的是,检查结果显示只是轻度胃炎,没什么大问题。她知道结果后,长舒了一口气,对张医生感激不已:“幸亏听您的做了检查,不然我心里老是胡思乱想,根本踏实不下来。” 张医生笑着回应:“健康是自己的,胃镜就是帮咱们找出问题的工具。把胃保护好了,生活才能更安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