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取得显著进展,12月将公布第一批机构名单
浙江省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取得显著进展,12月将公布第一批机构名单
肿瘤末期患者在生命最后的阶段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痛苦?患者家属如何减少家人离开的伤痛?这些问题,通过安宁疗护或许能找到答案。
11月18日,浙江省安宁疗护市级师资培训班(第三期)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拉开帷幕。据了解,本期培训的成员来自浙江省各市,共计75人,将进行为期5天的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提升专业理念与技能,从而在全省范围内搭建起安宁疗护服务的网络。
让患者得到尊严
让家属能够释然
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指导中心”)、浙江医院副院长陈新宇在开班仪式上向本期学员分享了一张暖心的照片——两个按照医生形象量身定制的小手办,拿着两面小锦旗,上面分别写着“生命之光 浙医有道”和“渡人渡己 医路追光”。
“这是我从事安宁疗护工作至今收到的最让我感动的一面锦旗。”陈新宇难掩激动之情,原来这是一位胰腺癌患者的儿子送给她和省指导中心副主任、浙江医院麻醉科主任夏燕飞的定制“锦旗”。
这位患者老吴已走到胰腺癌晚期,被疼痛折磨得形容憔悴。老吴的儿子也因父亲的病情担忧不已,整夜难以入眠。最让他难以释怀的是,父亲拒绝去医院接受治疗。作为儿子的他,又如何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受苦?
在看到安宁疗护的介绍后,老吴的儿子找到了陈新宇,在经过耐心、漫长的沟通后,老吴终于愿意来浙江医院安宁疗护门诊“谈一谈”。经过夏燕飞主任的沟通,老吴儿子才发现,父亲早已得知自己的病程已进展到晚期的事实,双方都在隐瞒。
后通过安宁疗护团队介入,经过2天的抑制疼痛治疗,老吴的痛苦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老吴儿子也终于睡得踏实了。老吴后续将进行居家治疗,出现任何痛苦都可以转诊到上一级,进行联动治疗。“这就是安宁疗护的意义,让患者缓解痛苦、得到尊严,让患者家属能够释然。”陈新宇说。
陈新宇提到,目前浙江医院推出了多种安宁缓和医疗服务模式。自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开设以来,已接诊大量患者,通过充分评估和沟通,帮助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此外,浙江医院还实行了“1+1+X ”的安宁缓和医疗院内共同照护模式,通过老年科加上安宁疗护科以及康复、营养、护理科等的配合,确保患者能得到全面的照护。
参与热情高涨
体系逐渐完善
“两年前第一期培训开展时,大多是各单位指派的医护人员。如今,大家都开始主动报名,参与培训的热情非常高涨。”浙江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处长吴燕萍说,今年的培训中有不少医生是市级医院肿瘤科、内科的主任,证明大家逐渐意识到安宁疗护的重要性。
吴燕萍表示,截至目前,浙江省11个地市均成立了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全省已有16家市级医院、128家县级医院设立安宁疗护病房,613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这一省、市、县、社区及居家联动的网络服务模式,确保了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安宁疗护服务。
吴燕萍也肯定了浙江医院作为省指导中心在推广落实政策、起草服务规范、开展培训、研究技术和推动服务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省市指导中心的联动,浙江省不断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自2022年制定安宁疗护人员培训三年计划以来,浙江省安宁疗护已实现了长足进步:形成省-市-县-社区及居家分级联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吴燕萍说,未来三年,将把工作重点放在科研人员的培养及医护人员高精尖能力的提升上。
还有个利好消息,吴燕萍表示,12月底将公布全省第一批能够提供安宁疗护的机构,分批次还将在明年6月公布第二批名单。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