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健身老司机:给新手的增肌大全
10年健身老司机:给新手的增肌大全
对于初级健身人群来说,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10个新手必须掌握的训练要素,并提供一个为期8周的全身训练计划,帮助您在健身之路上迈出正确的第一步。
10个锻炼肌肉的关键点
1. 锻炼主要肌肉群
你开始健身很有可能是为了将自己的胸部和手臂维度练得更大,或者是增强某个特定动作的力量。但是,如果你能有意识地锻炼所有的主要肌肉群——胸、背、肩、腿、手臂,可以让你的体型更加协调。这种完整的全身训练还可以防止肌肉失衡(当你比较偏向于锻炼某些局部身体部位时,就会出现肌肉失衡的状况。失衡并非儿戏: 它们可能带来严重损伤。)
2. 先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
初学者不要一味地追求重量,理解和练习基础动作才是你应该做的,因为动作的质量比重量更重要。很多人在刚开始健身时,做的一些动作会感觉“不协调”或者不适应。不要急,只要反复地练习该动作模式,很快你的身体就会对此动作模式形成习惯,你的肌肉和力量也会开始增长。
3. 多关节动作比单关节动作好
我们的训练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多关节动作和单关节动作。区别在于:在多关节动作中,需要两个(或以上)关节共同参与完成动作;单关节训练中,只有一组关节参与。比如,在卧推的时候,肘关节和肩关节都要参与,而杠铃弯举仅限于肘关节。多关节动作需要更多的肌肉参与,你可以使用更大的重量,这样更有利于打好肌肉和力量的基础。
4. 做多组训练
几十年关于抗阻力训练的科学研究普遍指出,初学者每个动作做3-4组是最好的。但一般来说,在尝试某个动作的大重量组之前,你应该做一两组该动作的热身。
重量选择:太重或太轻都不好
如何选择自己的重量呢?热身组通常是轻量的,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力竭,目的在于使目标肌肉协调工作。比如,选择每组可以做15次的重量来做8-10次作为热身组,始终注意让自己的动作形态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让肌肉适度充血,为大重量组做好准备。在正式组中,你应该使用更大的重量,其判断标准为“以标准动作形态完成8-12次才会有力竭感”为准。如果你能做更多的次数,那说明重量太轻了。如果你是单纯为了增长力量而训练,还会选择更重的重量,通常是你最多能完成6次的重量。记住,永远不要为了举起更大的重量而牺牲掉正确的动作形态。
6. 控制呼吸
在做每一次动作时,你应该遵循的方法是这样的: 在重量下降的时候吸气。在动作底部短暂憋气并平稳地转换方向(不要出现上下弹动的情况),然后在举起重量的时候呼气。
7. 组间休息
你的肌肉在一组训练后会感到疲劳。它们需要时间来清除乳酸和周围结缔组织中的PH值的变化。这个过程通常需要90-120秒,较大的身体部位,如腿和背部,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较小的肌肉群,如手臂和小腿,可能需要的时间少一些。你可以遵循这个准则: 当你觉得呼吸顺畅时,就可以开始下一组的训练了。
8. 相同肌群再次训练至少间隔休息48小时
你在健身房的训练实际上是一种刺激,它触发了一系列的破坏和恢复机制:使肌肉自我修复,在下次去健身房时你会变得更强壮。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显然,你不能训练得过于频繁,却忽视良好的饮食和休息,这会对你的肌肉增长产生反作用。就训练频率而言,练过一个肌肉之后,至少要给它48小时的修复时间。当你的训练变得更高级且训练量增加时,你还会自然而然地渴望更长的休息时间。
9. 每次训练都尽量多做一点
如果你是想要通过训练来增肌,那你就不能一直都使用同样的重量。你也不能周而复始地重复同样的训练。建议:你可以提升训练的容量:努力做更多组,或努力做更多次。或者有规律地逐渐添加重量——初学者的渐进方式就应该如此简单。计算复杂的负重%百分比、周期循环式增重减重是中高级训练者才考虑的事情。
10. 一个计划至少坚持8周
作为一个初学者,你可能还有新手光环,头两个月你的力量会有显著提升。但通常情况下,当你长时间坚持某个特定的计划时,力量增长会开始停滞不前。这个时候你的训练就需要做一些大的改变了。在新手阶段之后,你可以通过重新安排目标肌群搭配、训练频率、以及每组训练次数来改变你的训练方式。重置这些变量可以让你的训练保持新鲜感,并重新带来肌肉和力量的快速增长。对于任何训练者来说,新手阶段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在你的整个训练生涯中,你很难在渡过新手阶段后依然体会到力量的连续飞跃。
8周初学者训练计划大纲
- 针对每个主要肌群做一个动作。
- 头两周主要练习动作模式,所以应该使用轻重量,不急着加重量。
- 两周之后你开始稳定增加重量。总是习惯先做1-2组简单的热身组,然后过渡到你的正式组大重量。你需要让肌肉在你预定的训练次数中达到力竭(或接近力竭)。
- 在第三阶段(第5-8周),你会更放心大胆地使用具备挑战性的重量。找准你可以实现目标次数的重量,如果你可以做更多次,说明重量太轻,反之则太重。
- 如果给定的杠铃或哑铃动作对你来说太难控制,你可以先训练类似的固定器械,然后慢慢过渡到自由重量。
- 每周训练3次,这三天是非连续的(如周一、周三和周五)。
第1-2周
- 杠铃平板卧推-常规握距 2组 15次/组(目标是熟悉动作,下同)
- T杆划船 2组 15次/组
- 坐姿哑铃推肩 2组 15次/组
- 站姿哑铃推肩 2组 15次/组
5. 坐姿器械下压 2组 15次/组
6.俯卧腿弯举 2组 15次/组 - 卷腹机 2组 15次/组
第3-4周
- 杠铃平板卧推-常规握距 3 组 12次, 10次, 8 次
- T杆划船 3 组 12次, 10次, 8 次
- 坐姿推肩 3组 15次,12次,8次
4 侧平举 3 组 15次, 12次, 10次
5 三头肌下压 3 组 15次, 12次, 10 次 - 腿举 3 组 15次, 12次, 10 次
- 俯卧腿弯举 3 组 15次, 12次, 10 次
- 卷腹机 3组 力竭
第5-8周
- 杠铃平板卧推-常规握距 3 组 12次,8次, 6次
- T杆划船 3 组 12次, 8次, 6 次
- 坐姿推肩 3组 12次,8次,6次
4 站姿哑铃推肩 3 组 12次, 8次, 6次
5 坐姿器械下压 3 组 12次,8次, 6 次 - 腿举 3 组 12次, 8次, 6次
- 俯卧腿弯举 3 组 12次, 8次, 6次
- 卷腹机 3 组 12次, 8次, 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