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00后”农民工
工地上的“00后”农民工
新春开工季,在江西南昌一处200多人的建筑工地上,“00后”只有两位。为什么工地上“00后”屈指可数?他们的生活又过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今年22岁的甘臣腾,大专毕业后进工地干了一年多。每天从七点半忙到下午五点半,偶尔还要通宵加班。甘臣腾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但毕业后全班只有他一人选择到工地。有的同学拍视频做自媒体,有的敲键盘搞电商,“都宁愿在室内坐,觉得在工地上太辛苦了”。
2004年出生的彭思蕊,中专毕业后在工地干了一年多。因为父亲也是一线工人,所以他自认为比同龄人更能接受这份工作。来工地前彭思蕊送过半年外卖,但他还是更想学门技术。在他看来,学习不好、学历不高,工地是少数能选择的工作,再苦再累也要把握机会。“等学到技术出师了,我的工资会翻倍,养活自己肯定不成问题”。
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工地上“00后”农民工流动性大。由于工作强度大,体力活较重,一些“00后”来了也就短短干几天,能坚持下来的不多。
两位“00后”农民工说,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环境不同,相比于第一代农民工,如今工地上的生活条件大有改善。以前十几个人挤一个工棚,夏天热、冬天冷,现在三到四人住一套工房,房间里还装有空调,食堂有专人做饭,能吃到可口的家常菜。
相比于工地上老师傅们,年轻的他们生活更丰富。工作之余喜欢逛商场,偶尔食堂吃腻了就出来换换口味。工作上可以吃苦,但生活中必须犒劳自己,时不时当一当“月光族”。他们希望今后自己能在城市成家,真正成为“城里人”。
谈及未来职业发展,他们想一边工作、一边考证,也期盼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逐渐从一线转到管理岗位,争取早日做一名不仅能动手、也会动脑的“蓝领高管”。
2022年农民工总量约2.96亿人,16到20岁的农民工占比1.3%。两年前“00后”农民工就已超过384万人。两位“00后”是他们的一个缩影。从第一代农民工到“00后”新生代农民工,一代代农民工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也应该被更多地“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