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查出乙肝,大三阳如今终于转阴!
12年前查出乙肝,大三阳如今终于转阴!
一名8岁男孩在2013年被诊断出患有乙肝,经过长达165周的治疗,终于在2025年实现了临床治愈。这个病例不仅展示了乙肝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也为其他乙肝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患者简介
基本信息:
- 性别:男
- 年龄:8岁左右
- 家族史:母亲为大三阳,未进行治疗
- 阻断情况:出生时进行了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但阻断失败
既往病情:
- 2013年发现乙肝,肝功能正常,未进行治疗
- 2020年8月发现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大三阳),肝功能异常,以「慢乙肝」住院治疗
治愈经过
开始治疗时间:2020年9月,共165周(其中短效干扰素75周,长效干扰素90周),现已停药
治疗前乙肝五项及HBV DNA的检测结果:
- 乙肝表面抗原(HBsAg):11414.8 IU/mL
- 乙肝e抗原:1225.2 S/CO
- HBV DNA:2.94 × 107 IU/mL
简单的治疗经过:
- 2020年9月开始进行短效干扰素(60ug)治疗
- 12周后,HBV DNA、HBsAg、HBeAg下降明显,ALT、AST出现急性升高(ALT:314 U/L、AST:174 U/L)
- 24周后,HBV DNA和HBeAg轻微上升,加用恩替卡韦联合治疗
- 36周后,HBV DNA、HBsAg和HBeAg下降显著
- 57周时,HBV DNA高敏检测阴性,实现HBeAg血清学转化,「大三阳」转为「小三阳」
- 75周时,乙肝表面抗原出现轻微上升(192.7-416.4IU/mL),更换为长效干扰素(135ug)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 94周时,乙肝表面抗原下降至低水平(7.8IU/mL)
- 138周,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且出现乙肝表面抗体
- 转氨酶恢复正常
- 巩固治疗至165周,维持临床治愈,且表面抗体上升至高水平(32mIU/mL)
- 停用长效干扰素,恩替卡韦继续治疗半年后停药
复查结果显示维持临床治愈,且抗体升至500+
患者治愈过程指标变化图(图源:雨露肝霖)
专家答疑
徐鹏飞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二科副主任医师
Q:患儿出生时已注射疫苗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但依旧感染乙肝,阻断失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或者说,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乙肝阻断失败吗?
徐主任:这种情况一般见于HBeAg阳性,且HBV DNA定量在10的5次方以上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生后予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阻断的成功率在90-97%左右,有阻断失败的几率,不能做到100%的阻断成功率,若在妊娠24-28周予口服TDF等抗病毒药物结合生后免疫阻断可以做到几乎完全阻断。
Q:75周时,患者表面抗原水平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应对呢?
徐主任:75周时患者HBsAg水平有所上升,考虑与短效干扰素剂量不足有关,换用长效干扰素并增加剂量后可获得进一步疗效。
Q:和成人慢乙肝相比,儿童慢乙肝的特点和治疗方案有哪些特点呢?
徐主任:儿童慢乙肝以母婴传播为主,感染时间短,病毒与自身基因整合几率小,故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成人,且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儿童慢乙肝治疗推荐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抗病毒方案,可酌情联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Q:患儿138周获得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后继续巩固治疗至165周。进行巩固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呢?
徐主任:目前HBsAg清除后需继续巩固治疗24周,并产生HBsAb后方可停药,其目的是尽可能避免停药后复发,减少复发的几率。
Q:和短效干扰素相比,长效干扰素在用药方式、患儿依从性、治疗效果等方面有哪些差别呢?
徐主任:长效干扰素一周注射1次,较短效干扰素隔天1次相比,用药频率低,依从性更好;两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尚无确切结论,但长效干扰素可选择的剂量范围更大,对于年龄和体重较大的儿童比较推荐使用长效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