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活学活用 九地篇(贰) 5个让你受益终身的智慧
孙子兵法活学活用 九地篇(贰) 5个让你受益终身的智慧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圣典,其智慧对现代人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为您解读《孙子兵法》中"九地篇"的智慧,并通过陆逊撤兵的历史案例来说明这些智慧在现实中的运用。
《孙子兵法》国学典藏,兵学圣典,成功必备
九地篇(贰)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趁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
古代擅长兵法的将领,能够巧妙地部署战术,使敌人的前军与后军无法相互支援,主力与辅助部队之间失去联系,官兵之间无法相互援助,上下级之间隔绝,无法统一行动。一旦敌军士气溃散,他们就难以重新集结,即使勉强集合,其阵形也显得杂乱无章。简而言之,只有在对我方有利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交战;若形势对我不利,则避免交锋。那么,如果面对数量众多且阵势严整的敌人向我方发起进攻,我们应如何应对呢?答案是:迅速占据敌人最重视、最核心的战略要地和资源,这样敌人便不得不屈从于我们的战略意图。
用兵之道,贵在迅速果断。趁敌不备之际,行敌所未料之路,攻敌未设防之处。
经典案例
陆逊撤兵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东吴的陆逊指挥大军向合肥发起攻击。正值酷暑时节,士兵们因病倒下,陆逊虽有意撤退,却未表露任何迹象。他命令军队在营外种植豆菽,自己则与将领们在辕门外射箭娱乐,同时指派诸葛瑾整顿船队,制造声势,假装向襄阳进军。这一策略让魏军难以捉摸,而东吴则趁机分三路成功撤退。事后,魏国君主曹睿感慨道:“陆逊用兵,不逊于孙吴。”这表明陆逊深谙“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兵法精髓。
合于利而动
在把握住有利时机时,应毫不犹豫地发起进攻。进攻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削弱敌人的主力,使其无法协调一致地行动。不合于利而止
若进攻对己方不利,则应避免轻率行动,或采取防御措施,或根据形势果断撤退,以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得以保存。
现实中的运用
这段内容中强调了用兵的策略和原则,主要包括:分化敌人、灵活行动、迅速出击和心理战术。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能够通过这些策略,使敌人陷入混乱,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同时,孙子也强调了行动要根据利益来决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现代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时,要学会运用策略和智慧。通过分化策略、灵活行动、迅速出击和心理战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环境和情况。同时,任何行动都要以利益为导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下是关于各种策略的现实运用。
- 分化策略:在冲突中保持优势
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团队冲突时,可以通过分化策略,避免对方形成合力,从而保持自己的优势。
- 灵活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避免固守陈规。
- 迅速出击:抓住机会
在面对机会时,要迅速行动,避免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 心理战术:影响他人决策
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了解和影响对方的心理需求,来引导对方的决策和行动。
- 利益导向:做出明智选择
在做任何决策时,都要以利益为导向,避免因情绪或冲动而做出不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