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瞳孔测量-理论,实现
【原】瞳孔测量-理论,实现
瞳孔测量是生物医学工程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创新性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智能手机RGB摄像头进行准确瞳孔测量的新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测量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以及这项最新研究的具体实现方案。
瞳孔测量的基本参数
测量瞳孔对光反射动力学涉及八个关键参数:
- 最大瞳孔直径
- 最小瞳孔直径
- 瞳孔变量
- 潜伏期
- 最大收缩速度
- 扩张速度
- 平均扩张速度
- 达到75%瞳孔大小所需要的时间
瞳孔对光反射的原理
瞳孔对光反射(PLR)是眼睛对光线强度变化的自动调节反应。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以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在昏暗的光线下,瞳孔则会扩大以增加光线摄入。传统观点认为这是简单的生理反应,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瞳孔变化还受到主观亮度知觉的影响。即使在相同的物理亮度条件下,如果被试主观认为光线更亮,其瞳孔收缩也会更明显。
影响瞳孔测量的主要因素
亮度控制
亮度是影响瞳孔变化的主要物理因素。研究表明,屏幕亮度对瞳孔的影响大于周围环境亮度。为了减少亮度对测量结果的干扰,研究者建议在中等亮度环境中进行认知任务研究,并对刺激的亮度进行平均化处理。
注视位置
眼动追踪研究中使用的基于光学记录的眼动仪器(如瞳孔-角膜反射记录)会受到注视位置的影响。当摄像机固定而眼睛注视不同位置时,虽然实际瞳孔大小可能没有变化,但记录到的瞳孔面积会因眼球旋转而发生变化。
瞳孔基线校正
考虑到瞳孔震颤和个体差异的影响,研究者需要进行基线校正。基线的选取可以是刺激呈现前的0.5秒或1秒,也可以是刺激呈现后0.5秒的瞳孔直径。常用的校正方法包括除法换算和减法换算。
眨眼的处理
实验过程中被试眨眼可能会导致数据缺失。一种处理方法是在每次眨眼之前和之后(眨眼前后的100或150毫秒)对瞳孔测量值进行内插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眨眼后进入视网膜的亮度增强,瞳孔会出现轻微而快速的缩小,可能需要5秒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
Nature期刊的创新性研究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瞳孔测量方法,利用智能手机的RGB摄像头实现准确的瞳孔测量。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使用630-700纳米波长的远红光,因为虹膜中的黑色素在这一波段会反射光线,与暗瞳孔形成鲜明对比。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专门的装置,使用6个625纳米LED光源持续照射眼睛。在白光刺激之前提供远红光可以使参与者的瞳孔适应远红光,以便测量仅记录对白光的响应。这种设计确保了照明在测试期间保持恒定,不会引起瞳孔内的变化,从而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涉及其他视觉、认知或情感刺激的瞳孔反应测试。
此外,装置中还包含了中性密度滤光片,用于降低光源强度,防止过度曝光。3D打印外壳的背面包括一个中性密度滤光片,用于覆盖智能手机手电筒,确保LED可以安全地照射到参与者的眼睛。橡胶眼罩则用于阻挡外部光线,避免环境光线对读数造成意外刺激或眩光。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智能手机的普及性和便利性,开发出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瞳孔测量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40796-0
-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jnl-up-j-jc-files/journals/1/articles/18/submission/proof/18-1-153-1-10-20180221.pdf
- https://journalofcognition.org/articles/10.5334/joc.18
- https://journal.psych.ac.cn/xlkxjz/article/2020/1671-3710/1671-3710-28-7-1029.shtml
- http://www.mems.me/mems/system_integrator_202310/1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