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 2.0时代:车路协同技术的新突破
ETC 2.0时代:车路协同技术的新突破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车路协同拓展应用技术规范》,标志着ETC即将迎来2.0时代。这一新规不仅升级了RSU/OBU的功能,还提出了新的架构体系,包括拓展应用平台和路侧智能站(RSF),以推动解决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和业务壁垒问题。这些新变化将极大促进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为自动驾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ETC 2.0的核心升级
ETC 2.0的核心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设备升级和架构升级。
RSU/OBU 2.0:功能更强大
RSU(路侧单元)和OBU(车载单元)是ETC系统的核心设备。相较于仅用于收费业务的RSU/OBU 1.0版本,RSU/OBU 2.0支持拓展服务功能的同时具备了更高的通信能力。以OBU2.0为例,相较于1.0版本只能通过声音通信的方式之外,新增了图文和视频功能,在传递的准确性、还原度和信息量上有了显著提升。
新增架构:拓展应用平台与路侧智能站
在架构方面,针对基于ETC的车路云应用场景,《规范》提出了【拓展应用平台】-【路侧智能站(RSF)】-【RSU】-【OBU/智能信息终端】-【用户】的迭代版架构。强调和增加了拓展应用平台和路侧智能站(RSF)的层级内容。
拓展应用平台具备信息接入、处理和分发等功能,用于公路ETC车路协同拓展应用业务的软硬件系统。拓展应用平台宜采用云平台架构,主要实现信息的汇聚、分析、处理、发布和交换,面向所辖路段或路网中ETC车辆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并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交互。
路侧智能站主要实现拓展应用平台下发信息和 RSU 上传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分发,可以同时管理多个RSU,支持对监测设施和信息发布设施的接入,集感知、通信、信息发布于一体,具备本地信息汇聚、处理和即时发布的能力。
ETC 2.0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ETC 2.0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安全领域,包括突发性交通事件预警服务、特殊路段行车风险预警、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测及预警等8大服务典型场景共计84个小类。其中,安全场景占比接近90%。
相比C-V2X技术路线,ETC 2.0具有以下优势:
成本优势:截至2023年,全国高速公路已建成并联网2.95万套ETC门架、25万套车牌识别设备,服务近2.4亿ETC用户。依托现有基础设施,ETC 2.0在建设与运营成本上具备先天优势。
技术成熟度:ETC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稳定。而C-V2X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应用场景:ETC 2.0主要聚焦于高速公路场景,而C-V2X则致力于实现城市和高速的全局适用性。
未来展望:AI融合与智慧交通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ETC系统也在加速智能化升级。例如,ETC助手即将发布的OS 3.0版本,深度融合AI技术,打造全新的“人·ETC·车生活”智慧生态系统。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ETC 2.0和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将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通过车路协同,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交通管理和控制,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提升整体出行体验。
结语
ETC 2.0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车路协同技术迈入新阶段。它不仅提升了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更为未来的智慧交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智能、安全、便捷的出行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