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苏中苏北怎么划分?详解江苏三大区域的历史与现状
苏南苏中苏北怎么划分?详解江苏三大区域的历史与现状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内部区域发展差异显著。苏南、苏中、苏北这三个区域划分,不仅是地理上的简单区分,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三个区域的形成过程、历史背景以及当前的官方界定。
苏南、苏中、苏北原本是江苏省民间的称呼,这个称呼往往带有等级含义:苏南意味着富裕,苏北代表了落后,苏中则处于中间状态。
江苏省地图
苏南的起源
最早的“苏南”称呼起源于“苏南行政区”。1949年4月,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逐步占领江苏。4月26日,苏南行政公署成立,驻地在无锡市。辖无锡市和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共计27个县、市。
最早的苏南苏北行署区
苏北的形成
1949年4月21日,苏北行署区设立,行署驻泰州市。苏北行署区辖5个专区(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阴5专区)、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南通)、35个县,包括今天的苏中苏北大部分地区。当时的苏北不包括连云港和徐州,宿迁那个时候还不存在,当下宿迁的泗洪县还隶属于安徽省。
所以说最早只有苏南、苏北的叫法,不存在苏中。
改革开放后的重新界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相对富裕。加上历史原因,苏南地区再次被提及。民间普遍认为苏南就是苏锡常镇。南京因为是省会城市,江南江北都有区域,所以不参与苏南之名的争夺。苏南人也不敢在南京人面前肆意妄为。
苏南五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
既然民间界定了苏南,那苏北也要重新划定。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这一称呼最早意味着贫穷和落后。在我看来,苏北区域划分是苏南人界定的,最早就是一种地域歧视。
苏北五市: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
苏北有了,剩下的扬州、南通、泰州处于江苏中部,就算是苏中了。苏中,在江苏属于发展不温不火,比苏北强一点,比苏南差一大截。在苏南人眼里,要么苏南,要么苏北,哪有什么苏中。苏中的叫法可能是泰州、扬州、南通百姓为了凸现和苏北穷亲戚不同,另起炉灶,颇有点靠边站嫌疑。其实,原本都是拴在一起的蚂蚱。
苏中:扬州、泰州、南通
21世纪初,省委、省政府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明确苏中地区为扬州、泰州、南通3市。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这算是官方的正式界定了,落锤了几十年民间的叫法。
方言与区域划分
之前也有人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是以方言来划分,说苏南是“吴语”区域,苏中是“江淮官话”,苏北是“中原官话”,实际上是误导,实际上长江北到淮安还有连云港大部分地区大多数都是“江淮官话”。苏南、苏北区域划分原本就有历史原因,有地理的原因,当然也有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苏锡常发展迅猛,创造了许多的奇迹,在中国的发展史上也落下了浓墨的一笔。苏北五市尽管暂时落后于苏锡常,但在全国经济排名也是有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