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大课间”变出新花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大课间”变出新花样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zb.cnxz.com.cn/xzrb/pc/con/202502/27/content_29642.html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近日,徐州市多所小学创新推出"AI大课间"项目,通过引入智能运动设备和数字人技术,不仅让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也让传统文化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大龙湖小学设置AI苏轼文化专区,借助高科技手段,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

“恭喜你!30秒完成28个开合跳,体能超过90%同龄人!”在解放路小学的智慧运动区,五年级学生厉浩轩刚离开AI体测垫,面前的电子屏就弹出教练的鼓励。他兴奋地招呼同伴:“快看我的运动报告!心率、协调性都有星级评分!”

这是该校新学期“AI大课间”的日常一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校园生活,课间充满活力的嬉闹声与科技设备清晰明快的提示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别具一格的校园交响乐。

数智运动

为每个孩子配备“私人教练”

在解放路小学风雨操场的智慧运动区,AI运动设备前站着一群满怀期待、跃跃欲试的学生。“现在最受学生喜爱的就是课间微运动挑战。”体育老师许艺凡介绍,大课间时,学校会通过校园广播或电子屏推送5分钟“课间操挑战赛”,有跳绳、摸高、开合跳等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们组队PK,AI识别系统同步进行评分,以这种竞赛促锻炼的方式,激励学生们养成每日运动的良好习惯。

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进行的是跳绳挑战赛,学生面对电脑显示屏进行跳绳比赛,显示屏上不仅能够精准计数,还能捕捉学生跳绳时的手腕角度等关键细节,并给出纠正提醒。“以前跳绳时,总是抓不住技巧,现在电脑里的虚拟教练会把动作分解演示,很快就能学会标准的动作。”六年级学生王雨彤说。

许艺凡手持平板电脑,在学生间忙碌穿梭,平板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校学生的运动数据:“这套设备集成了先进的AI技术,学生可根据运动需求,通过触屏点击、人脸识别等方式,自主选择多人跳绳、引体向上、原地开合跳、气排球等项目。在学生运动过程中,设备会实时显示其运动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以立定跳远为例,该设备除了可以显示学生的跳远成绩,还会针对学生的起跳角度、摆臂幅度、腾空高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旦发现学生的动作不标准,就会自动提示纠正,和传统教学相比,精准度和针对性都大大提高。”

苏堤路小学也引入了“智慧体育系统”。该校老师杜娟表示,以往的大课间活动主要以广播操、跑步等常规项目为主,现在变身为“AI运动场”。通过部署智能摄像头和AI分析平台,系统可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状态、心率变化、体能消耗等数据,并生成个性化运动报告,让老师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

文化长廊

学生与“数字先贤”开启对话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大龙湖小学校园里,身着宋代文人长衫的“苏轼”正与围聚在屏幕前的学生们吟诗作对。这位在课间引发热烈互动的特殊“教师”,是大龙湖小学正在研发的“苏轼数字人”。

近年来,大龙湖小学致力于深入研究和挖掘“苏轼文化”,在此基础上,巧妙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开发出了“苏轼数字人”这一项目。此外,学校还特别增设了AI苏轼文化专区,借助高科技手段,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

课间时分,这位“穿越”而来的大文豪,一会儿给学生们讲述他在徐州“抗洪”的往事,一会儿又给学生们解读“明月几时有”的创作心境,与学生们就诗词创作展开交流。六年级学生王芊池蔚说:“我自己创作了一首关于东坡肉的诗,并分享给了东坡先生,他建议我把‘色泽晶亮’改为‘色如琥珀’,我觉得很有道理,这样一改,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了。”

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体验,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通过设置“诗词擂台”互动板块,AI苏轼不仅能与学生一起背诵经典诗词,还能对学生的即兴创作给出专业点评,让“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在数字载体中得以创新延续。

教育变革

让学习实现“量身定制”

“技术不是要取代经典诵读,而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见传统文化之美的窗户。”大龙湖小学校长李常伟表示,该项目是学校苏轼文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拓宽资源渠道,持续深入研究和优化Al苏轼,为学生打造一个跨学科的泛在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现代科技的魅力。

“AI归根到底只是学习的辅助手段,教育的温度仍需师生共同守护。”桃园路小学语文老师刘晓慧说,语文教育不仅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技能培养,更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思维逻辑、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塑造的核心学科。AI可以在工具性学习上提供辅助,但无法替代教师在“情感共鸣”“文化浸润”和“人格引导”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当学生自主学习《游子吟》这首诗时,AI能解释诗句的含义,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其次,AI缺乏真实情感,无法给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灵慰藉。在价值观引导方面,当学习涉及诚实守信等品质时,老师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比如分享身边拾金不昧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AI难以做到的。

刘晓慧表示,技术能加速知识的传递,但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AI能够将教师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得以更专注地成为点燃学生求知火种的引路人。例如:借助AI辅助分层教学,可以实现因材施教。通过AI分析学生作文、朗读录音,可以快速识别学生的薄弱点,如错别字高频词、朗读流畅度等问题,为个性化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推送分级阅读材料、成语故事动画等,让学习实现“量身定制”。此外,AI还能创新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利用AI生成古诗情景问答,可以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古诗意境。结合AI生成的图片或故事开头,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续写、改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