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其绝大多数源自河南殷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其绝大多数源自河南殷墟

引用
腾讯
1.
https://jgw.qq.com/

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其绝大多数源自河南殷墟。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已经散落到世界各地,目前被全世界约200余家机构和个人收藏。这些甲骨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2013年,宋镇豪先生联合11家机构申报,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让甲骨文成为全人类共同记忆。

11家机构申报:

  • 天津博物馆
  • 山东博物馆
  • 社科院考古所
  • 旅顺博物馆
  • 清华大学社科院历史所
  • 南京博物院
  • 北京大学
  • 国家图书馆
  • 上海博物馆
  • 故宫博物院

2017年,甲骨文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成就标志着国际社会对甲骨文重要性的高度认可。这不仅是对甲骨文本身的肯定,也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的肯定。

自甲骨文被发现以来,已经过去了125年。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先辈们孜孜探索,希望能够解开这些古老文字的全部秘密。他们的工作为我们今天对甲骨文的理解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懿荣

发现者(1845—1900)

刘 鹗

第一本甲骨著录作者(1857—1909)

罗振玉

甲骨四堂(1866—1940)

王国维

甲骨四堂(1877—1927)

郭沫若

甲骨四堂(1892—1978)

董作宾

甲骨四堂(1895—1963)

唐 兰

甲骨五老(1901—1979)

于省吾

甲骨五老(1896—1984)

商承祚

甲骨五老(1902—1991)

胡厚宣

甲骨五老(1911—1995)

陈梦家

甲骨五老(1911—1966)

历史相册

甲骨文微痕影像+人工智能,开辟甲骨文研究的新领域

甲骨文的研究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由于甲骨文的年代久远,许多文字已经模糊不清,研究材料的不足使解读工作异常艰难,这促使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

从“物理实物”向“高保真数据”转化,破解“看得清”难题,助力数字化“回归”。

从“文字文本”向“关联融合的实体”转化,破解“查得到”难题,助力数字化“研究”。

沉淀关联数据形成“甲骨文基因库”,助力查重、补全等数字化“整理”任务。

AI数字工具箱

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AI数字工具箱为甲骨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对甲骨文进行分类、解读和保护。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加速甲骨文研究的进程,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存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