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宋八大家散文大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宋八大家散文大典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kindle8.net/view/06fa9cd6

《唐宋八大家散文大典》精选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之作,辅以题解和白话译文,方便现代读者阅读。这本书是了解唐宋散文发展的重要参考,也是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之美的绝佳选择。

作者简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内容简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作为主持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唐宋八大家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当时和后世的文坛带来深远的影响。本书精选八位人物的经典之作,辅以题解和白话译文,以方便现代读者阅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是与诗歌并峰的一种文体。而唐宋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中继先秦两汉之后的又一高峰。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将他们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即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辑录《文编》,仅取此八人的文章,这为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作用。此后不久,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人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本书精选八位人物的经典之作,辅以题解和白话译文,以方便现代读者阅读。

目录

韩愈

  • 杂说四·马说
  • 杂说一·龙说
  • 师说
  • 原道
  • 原毁
  • 讳辩
  • 争臣论
  • 论佛骨表
  • 获麟解
  • 进学解
  • 送穷文
  • 与于襄阳书
  • 与陈给事书
  • 答李翊书
  • 应科目时与人书
  •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 蓝田县丞厅壁记
  • 送孟东野序
  • 送李愿归盘谷序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送石处士序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送杨少尹序
  • 《张中丞传》后叙
  • 子产不毁乡校颂
  • 柳子厚墓志铭
  • 祭鳄鱼文
  • 祭十二郎文
  • 圬者王承福传
  • 毛颖传
  • 原性
  • 原人
  • 原鬼
  • 答吕医山人书
  • 读荀子
  • 对禹问
  • 《感二鸟赋》序
  • 送区册序
  • 送王秀才序
  • 伯夷颂
  • 祭田横墓文

柳宗元

  • 封建论
  • 驳复仇议
  • 三戒(并序)
  • 罴说
  • 谪龙说
  • 捕蛇者说
  • 桐叶封弟辩
  • 段太尉逸事状
  •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 始得西山宴游记
  • 钴鉧潭西小丘记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小石城山记
  • 愚溪诗序
  • 憎王孙文(并序)
  • 送薛存义序
  • 《骂尸虫文》序
  •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 箕子碑
  • 蝜蝂传
  • 梓人传
  • 童区寄传
  • 种树郭橐驼传
  • 宋清传
  • 钴鉧潭记
  • 袁家渴记
  • 石渠记
  • 石涧记
  •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
  • 祭吕衡州温文
  • 吊屈原文
  • 河间传

欧阳修

  • 与高司谏书
  • 朋党论
  • 纵囚论
  • 《五代史宦者传》论
  • 《五代史伶官传》序
  • 《梅圣俞诗集》序
  • 《释秘演诗集》序
  • 送杨真序
  • 送徐无党南归序
  • 醉翁亭记
  • 丰乐亭记
  • 相州昼锦堂记
  • 秋声赋
  • 泷冈阡表
  • 祭石曼卿文
  • 六一居士传
  • 原弊
  • 答吴充秀才书
  • 本论
  • 贾谊不至公卿论
  • 《归田录》自序
  • 真州东园记
  • 有美堂记
  • 岘山亭记
  • 憎苍蝇赋
  • 鸣蝉赋
  • 病暑赋(和原父作)
  • 黄梦升墓志铭

苏轼

  • 范增论
  • 贾谊论
  • 晁错论
  • 留侯论
  • 刑赏忠厚之至论
  • 日喻
  • 与谢民师推官书
  • 上梅直讲书
  • 书黄子思诗集后
  • 书吴道子画后
  • 喜雨亭记
  • 凌虚台记
  • 超然台记
  • 放鹤亭记
  • 石钟山记
  • 灵壁张氏园亭记
  • 记承天寺夜游
  • 前赤壁赋
  • 后赤壁赋
  • 黠鼠赋
  • 三槐堂铭
  • 潮州韩文公庙碑
  • 祭欧阳文忠公文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 方山子传
  • 乌说
  • 梁贾说
  • 梁工说
  • 答秦太虚书
  • 墨宝堂记
  • 墨妙亭记
  • 盖公堂记
  • 李氏山房藏书记
  • 李太白碑阴记
  • 记游松风亭
  • 别石塔
  • 游沙湖
  • 游白水书付过
  • 滟澦堆赋并叙
  • 钱塘勤上人诗集叙
  • 书戴嵩画牛
  • 书蒲永升画后
  • 书游垂虹亭
  • 书渊明饮酒诗后
  • 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 评杨氏所藏欧蔡书
  • 前怪石供
  • 后怪石供
  • 跋文与可墨竹
  • 韩干画马赞
  • 亡妻王氏墓志铭
  • 江瑶柱传
  • 叶嘉传
  • 万石君罗文传
  • 僧圆泽传

苏洵

  • 六国论
  • 管仲论
  • 辨奸论
  • 仲兄字文甫说
  • 名二子说
  • 心术
  • 广士
  •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 送石昌言北使引
  • 张益州画像记
  • 木假山记
  • 强弱
  • 审敌
  • 上欧阳内翰第二书
  • 上欧阳内翰第三书
  • 上欧阳内翰第四书
  • 上欧阳内翰第五书
  • 极乐院造六菩萨记

苏辙

  • 六国论
  • 上枢密韩太尉书
  • 黄州快哉亭记
  • 武昌九曲亭记
  •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 孟德传
  • 缸砚赋(并叙)
  • 为兄轼下狱上书
  • 隋论
  • 东轩记

王安石

  • 答司马谏议书
  • 上人书
  • 伤仲永
  • 游褒禅山记
  •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 读《史记·孟尝君列传》
  • 同学一首别子固
  • 祭欧阳文忠公文
  •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 鲧说
  •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与沮择之书
  • 扬州新园亭记

曾巩

  • 寄欧阳舍人书
  • 墨池记
  • 醒心亭记
  • 越州赵公救灾汜
  • 赠黎安二生序
  • 《战国策》目录序
  • 《列女传》目录序
  • 与杜相公书
  • 秃秃记
  • 南轩记
  • 齐州二堂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