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涉外婚姻诈骗,切莫人财两空
警惕涉外婚姻诈骗,切莫人财两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跨国婚姻已经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适龄男青年择偶空间小、急于结婚、防范意识薄弱等特点,以结婚为名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广大群众要谨防上当受骗。
婚姻诈骗案例
婚姻诈骗,俗称骗婚,是以结婚为幌子,利用婚姻的方式索要见面礼、介绍费、彩礼等诈骗受害者钱财,然后以各种理由“退婚”、寻机逃离,最终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婚姻诈骗是个可怕的陷阱,尤其是处在急于想结婚而又苦于找不到对象的青年男女更要引起注意,并加强防范,遇到“天上掉下来的好媳妇”要查明其身份、家庭、住址等情况。下面就以延平首例涉外婚姻诈骗案为例进行说明。
案情回顾
已婚越南籍女子胡某婚后由于经济拮据,便产生了与他人假结婚借机骗取礼金的想法。2020年7月,胡某隐瞒其已婚事实,经人介绍与南平一男子举办婚宴,婚后3天便借机逃走,连同一起消失的还有“礼金”8万余元。7月19日,经公安机关侦查,该越南已婚女子胡某假借与他人结婚,骗取财物的情况属实。同日,胡某被抓获归案。目前,延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胡某提起公诉,该起案件系延平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首例涉外婚姻诈骗案。
法律解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关于我省诈骗、盗窃刑事案件执行具体数额标准的通知》(2013)的规定,诈骗价值5000元、10万元、50万元分别为刑法第266条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防骗建议
不要轻信征婚交友广告,尤其是涉外婚姻。如果认识了想与之成婚的异性,要对其真实身份和家庭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尤其要辨别对方身份的真假,必要时可请公安机关帮忙。对于初次认识的异性,一定要审查其身份。对方不允许验证身份真实性的,建议放弃交往,不愿放弃交往的也应拍下人像照片。
在登记结婚前,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特别是大笔的经济往来,如大额的借款等等。如已有经济往来,切忌给现金或贵金属饰品,最好用银行转账,留下对方的银行帐号。
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对刚接触、不太了解的人,要保持警惕,注意鉴别对方的许诺和自我介绍。骗子在行骗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漏洞和破绽的,只要稍作留心,就能从中发现问题。
如若被骗,要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并把材料以书面形式交至地方公安局,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近年来,我市外籍新娘逐渐增多,跨国婚姻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人解决了婚姻问题,但由于男女双方的社会背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引发离婚、逃婚、家庭纠纷等问题。花钱娶外国新娘,一旦发生纠纷,不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而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很容易遇上骗婚等"陷阱"。
广大群众了解跨国婚姻的合法流程,认识到犯罪分子伎俩,切实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遇上涉外婚姻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