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包装现状分析,到2025年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中国快递包装现状分析,到2025年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问题,既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关系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全面转型的新题、难题,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
2020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规划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快递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2015-2020年,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总量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2021年1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24.7亿件,同比增长124.7%,国内快递市场在疫情后期强势反弹。
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发展目标
随着快递规模的高速增长,对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需求大幅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日渐突出,我国快递业每年产生超过900万吨纸类废弃物、约180万吨塑料废弃物,一年消耗的胶带可以缠绕地球千圈,并且这些数字还在快速增长。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标准和政策意见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其中,2020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从快递包装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并提出到2025年国内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的发展目标。
绿色包装转型发展难点
虽然目前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具体包括政策供给亟待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待加强,上下游协同治理有待加强,绿色供给相对不足等等。
中国邮政绿色包装发展战略
2020年4月,国家邮政局围绕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措施,提出实施“9792”工程,即到“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截至2020年8月底,邮政公司的“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4.3%,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68.5%,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7.2%,新增3.5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回收箱的邮政快递网点,预计2020年底基本完成四项既定任务。
另外,国内电商平台也开始响应政策号召,推动落实绿色包装政策。菜鸟网络联合天猫通过和品牌商合作,在仓储体系的快消领域近一半商品使用原有包装发货,研发使用生物材料包装袋、无胶带纸箱等环保耗材,并研发智能装箱算法,可选最优箱型匹配消费者订单,有效减少填充物的使用;
京东在100余个城市开展消费者闲置纸箱回收,日均回收纸箱超过30万个,京东物流上线多品类打包智能包装系统,并通过仓内无纸化作业、电子面单、循环包装袋、青流箱等多种措施减少原纸使用;苏宁物流在11个城市新增20万个共享快递盒,面向行业开放快递包装回收网络。
目前,快递包装行业生态环保工作也在全国各地先行先试有序推广落地:江苏无锡局启动“绿色灯塔”社区快递包装物回收点建设;浙江杭州在桐庐开展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综合试点,推动将行业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城市环保治理总体格局;福建泉州试点街道垃圾分类站共同开展快递包装回收,兑换社区积分或生活用品等等,杜绝过度包装,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正成为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重中之重。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随着国内快递包装市场进一步成熟、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行业发展将朝向快递包装监管法制化、快递包装生产集约化、快递包装应用一体化、快递包装研发现代化等方向发展。
国家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桐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多举措促进塑料包装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步实现“绿色转身”。目前全市塑料包装120余家规上企业中,20%已经完成转型,其余均在转型升级中。2020年桐城市绿色包装产业产值累计达228亿元。
国办14日转发多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强快递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推动重点地区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推动全国快递业务实现电子运单全覆盖,大幅提升循环中转袋(箱)、标准化托盘、集装单元器具的应用比例。
点评:东吴证券认为,有望率先发展可降解塑料的领域为快递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购物袋和农用地膜。预计到2025年,上述四个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空间分别达到100万吨、70万吨、50万吨和30万吨,合计形成约250万吨、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意见》提出,到2022年,快递包装领域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实施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建立统一规范、约束有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普遍推行,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
中国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资环部主任、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指出,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问题,既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关系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全面转型的新题、难题,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林翎表示,快递包装废弃物可造成环境污染,加快快递包装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意见》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主线,推进快递包装产业链和供应链绿色转型。《意见》提出要加强快递包装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升级完善快递包装相关标准,对促进绿色包装转型升级、防治快递包装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之下,电商快递的包装使用需要商家配合,而快递中转过程中的包装袋完全可由快递公司自主,推广中转包裹的绿色包装更为便利。”中通快递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中通快递已实现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大于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大于80%、全网可循环中转袋使用超过250万个、末端网点铺设超过2.1万个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上述负责人表示,循环袋的使用不仅助力环保工作的开展,还降低了网点的经营成本。“以前使用的编织袋,5毛钱一个,但只能使用1次;现在可循环中转袋可用1年,核算下来,单次使用成本只要1毛多,每个可循环中转袋的装载量还提升了30%。”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已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言绿色物流,呼吁加快推进城市绿色物流建设。“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所以,绿色物流是一个全链路的概念,不仅要在快递包装上实现绿色、可回收、可循环,在物流配送上也要加强对新能源配送车辆的利用,以及加快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张近东认为。
早在2014年,苏宁物流便正式启动绿色包装研究与应用,从包装回收、电子面单、“瘦身胶带”到共享快递盒等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预计到明年底,苏宁物流42毫米以下‘超级瘦身胶带’封装比例为99%,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99%,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90%,回收体系覆盖全国超99个城市。”苏宁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
顺丰控股(002352)则正在尝试通过使用“丰BOX终端循环包装箱”来取代一次性包装。“丰BOX循环体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递包装的循环使用,目前主要应用于To C业务中。”据顺丰控股工作人员透露,丰BOX目前已在全国投放约65万个,累计循环次数达2000万次以上,这意味着丰BOX已替代传统纸箱2000万个以上,相比等量、同型号纸箱,丰BOX累积节约碳排放约6000多吨。
背靠阿里“大树”,菜鸟选择通过联手天猫超市、零售通,在物流仓内推广原箱发货和回收纸箱发货,大幅减少了快递纸箱和包装材料的使用。“目前天猫超市50%以上的包裹不再二次包装。”菜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从商家源头解决快递包裹“大材小用、过度包装”问题,菜鸟与雀巢、薇诺娜、宝洁等500多个品牌合作,在“双十一”(11月1日至14日)期间,菜鸟仓的包裹使用原箱或无胶带纸箱发货,减少的胶带长度超过8600万米。
作为国内首个全面推行绿色包装的物流企业,京东物流在绿色包装、绿色运配、绿色仓储和绿色回收等方面已有诸多实践和成果。
“以京东物流在生鲜业务中推广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包装袋为例,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在堆肥条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白色污染。”京东物流相关人员表示,从社会角度来看,推广“绿色快递”,依靠一两家企业是远远不行的,需要建立社会化机制,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来源:前瞻 经济学人,包装地带SUPERPACK.CN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