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最新研究:SGLT-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二线治疗中效果最佳
BMJ最新研究:SGLT-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二线治疗中效果最佳
2型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约4.63亿人。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选择哪种二线降糖药物最为有效?最近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英国75739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背景
全世界约有4.63亿人(9.3%)患有2型糖尿病。这种疾病与心血管疾病(CVD)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相关。目前,国际临床指南推荐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其他药物作为二线治疗。然而,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些替代药物的相对有效性证据,尤其是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的证据不足以推荐特定的二线治疗。
研究设计
这项研究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基于2015-2021年英国相关初级保健、医院和死亡数据,共纳入75739名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主要比较了三种最常用的二线降糖药物: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主要结局指标是HbA1c在基线和1年随访期间的绝对变化。次要结局包括1年和2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2年HbA1c的变化,以及eGFR下降≥40%的时间、主要不良肾脏事件、因心力衰竭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率。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在降低HbA1c方面效果最好。经过工具变量分析,基线和一年之间HbA1c变化的平均差异为:
- SGLT-2抑制剂与磺脲类药物:- 2.5 mmol/mol(95%置信区间 - 3.7至- 1.3)
- SGLT-2抑制剂与DPP-4抑制剂:- 3.2 mmol/mol(- 4.6至- 1.8)
此外,SGLT-2抑制剂在降低BMI和收缩压方面也比磺脲类或DPP-4抑制剂更有效。对于一些次要终点,缺乏SGLT-2抑制剂更有效的证据——例如,MACE的风险比为0.99 (95% CI 0.61至1.62),而磺脲类药物的风险比为0.91 (95% CI 0.51至1.63),DPP-4抑制剂的风险比为0.91 (95% CI 0.61至1.62)。与DPP-4抑制剂(0.32,0.12至0.90)和磺脲类药物(0.46,0.20至1.05)相比,SGLT-2抑制剂降低了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eGFR下降≥40%的风险比表明,与磺脲类药物相比,eGFR具有保护作用(0.42,0.22至0.82),与DPP-4抑制剂相比,估计的风险比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0.64,0.29至1.43)。
图1:2014-20年英格兰临床委托组水平的研究中包括的人群的二线降糖治疗处方的变化。DPP-4 =二肽基肽酶-4;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图2:每个关注随访时间点的平均HbA1c(mmol/mol)、估计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m2)、体重指数和收缩压(mm Hg),按治疗组分层。DPP-4 =二肽基肽酶-4;eGFR =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HbA1c =糖化血红蛋白A1cSBP =收缩压;SGLT-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图3:森林图显示了基线与连续临床测量中一年或两年随访之间的平均变化差异,比较了来自工具变量分析的二线抗糖尿病治疗以降低混杂风险,并使用多重插补来解释缺失数据,假设数据随机缺失。CI =置信区间;DPP-4 =二肽基肽酶-4;eGFR =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HbA1c =糖化血红蛋白A1c,SGLT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图4:森林图显示了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结果的调整风险比,比较了来自工具变量分析的二线抗糖尿病治疗以降低混杂风险,并使用多重插补以解释缺失数据,假设数据随机缺失。CI =置信区间;MACE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中风或心血管死亡中最早的复合事件);eGFR =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DPP-4 =二肽基肽酶-4;SGLT-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结论
这项目标试验的模拟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在降低平均HbA1c、BMI和收缩压以及降低心力衰竭(与DPP-4抑制剂相比)和肾脏疾病进展(与磺酰脲类相比)住院风险方面比磺酰脲类或DPP-4抑制剂更有效,在其他临床终点方面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差异。
这项研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在选择二线降糖药物时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研究也指出,对于一些次要终点,如MACE,缺乏SGLT-2抑制剂更有效的证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B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