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具体的操作方式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具体的操作方式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播音主持和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技巧,但很多初学者在练习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文将详细介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帮助读者掌握这一技巧。
胸腹联合式呼吸需要注意事项
对抗感
这种对抗指的是小腹与后腰的对抗。小腹需要有微微向内收的力量,而后腰则需要撑住并打开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对抗,正是这种对抗实现了对气息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小腹部应该是向里瘪的,而不是向外鼓的,而是要找到一种向丹田(脐下三寸)集中的感觉。丹田是呼吸控制的“总指挥”,在发高音时丹田控制较强,在气息快用尽时控制也较强。因此,可以通过这两个阶段来体会丹田的控制感。这种感觉在以后提到“声音发出线路”时还会强调其重要性。
支撑感
这也是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时需要找到的一种感觉。支撑感主要体现在呼吸过程中的两肋和后腰被撑开的感觉,这种撑开的感觉使后背感到舒展,腰带渐渐绷紧。
气柱感
这种感觉是在身体内有一股垂直气柱,上下贯通。体会这种感觉时,身体一定要保持“正”、“直”,精神兴奋、从容,找到通畅的感觉。整体上,气柱应该充盈、饱满,源源不断。
流动感
这也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体会:深吸气,吸满、吸足,然后用意念将气息压到腹腔保持住数秒,再将气息提到胸腔保持数秒。反复练习数次,就能找到气息运动的感觉。同时,在气息的一压一提过程中,要感受流动,尽量使其顺畅。
方法:打开胸腔,降下横膈膜,增加声带闭合
如何降下横膈膜
降下横膈膜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是弯腰。你可能看过一些歌星唱到高音时会弯腰,这并不是为了演唱效果,而是弯腰能让横膈膜大幅下降,以获得更多的气息支撑。有些老师会教你类似的方法,原理大致相同。下面根据原理来找到发力的感觉。
首先,需要用到腰方肌,即后腰脊柱两侧的肌肉。腰方肌不是呼吸肌,但当它收缩时,能使脊柱变得稳定,同时让背部挺起,促使背部吸气肌群发力,帮助吸气,同时让横膈膜略微下降并收缩。
第一个发力感是:后腰略微向下收紧,然后能感觉到背部扳直,保证你的吸气力量足够。 这和美声中加大气息支撑的训练原理相同,即用皮带将后腰往下扯。
其次是腹直肌,即八块竖着的腹肌位置。如果一直把气息支撑理解为撑住气息不让气息跑,那么这里在唱歌时必然是僵硬的,这会造成声音发白和气短。实际上,腹直肌整体应该是保持放松的。
腹直肌是呼气肌群之一,如果这里绷紧,会加快气息的流量,最后造成气越跑越快或声带压力过大。但因为这里还涉及到横膈膜下降增大气息支撑的问题,所以腹直肌又必须保持一定的张力。就像拉皮绳一样,最重要的是终点的力量。
所以我们要做到的是保持腹直肌终点的力量,对应放松腹直肌上部。 腹直肌终点位于盆腔附近,也就是小兄弟两侧。那里要有微微发力的发力感。一些老师说的高音时收紧菊花,或是肚脐底下三寸收紧,大致也是这个原理。
实际上,盆腔保持张力是加大高音气息支撑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保持张力是比较困难的,前期要建立专门的保持意识。因为气流进入腹部,腹部里的压力会造成那里的肌群松弛。
所以第二个感觉,就是呼气时略微保持盆腔附近肌肉的张力,同时略微放松小腹上部。 反之,吸气时将腹直肌略微收缩,可以得到更大的胸腔空间。(也就是你老师说的吸气时打开肋骨。)
最后,可能会发现小腹可能没法完全的灵活控制。这涉及到胸腔。我们呼气的时候,肋间外肌(即肋骨间肌肉的外侧)是扩张的。如果这个时候胸腔用力收缩,会影响腹直肌的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