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艺术成为宗教改革的视觉载体:埃赫那吞的阿玛纳艺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艺术成为宗教改革的视觉载体:埃赫那吞的阿玛纳艺术

引用
豆瓣
1.
https://m.douban.com/note/862149703

在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 1352-1336 BCE)统治的第五年,这位古埃及国王改名为埃赫那吞(Akhenaten),以此表明自己信奉太阳神阿顿(Aten)的决心。埃赫那吞的做法是史无前例的:在埃赫那吞之前,古埃及信仰属多神教,拥有复杂的宗教体系。而埃赫那吞推崇太阳神阿顿,甚至以阿顿为独神论,并排斥打压古埃及人民对于其他传统教派的信仰。

太阳神阿顿的视觉形象通常是一座日轮,并没有人形或动物形。日轮在上,并向下方释放出一道道光线,光线的尽头则是一双双人体手掌。

壁画中发射带有人掌光线的日轮便是通常意义上太阳神阿顿(Aten)在古埃及宗教中的形象。

显而易见, 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直接导致埃赫那吞统治时期的古埃及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学术界通常称为“阿玛纳风格(Amarna Style)”。在阿玛纳风格里,古埃及法老,即埃赫那吞本人,是单神阿顿唯一的世俗化身,凡人与神明之间的中介人。因此,阿玛纳艺术的主要题材通常是对于埃赫那吞以及他的家人祭祀阿顿的场景描写。从统治与王权的角度去看,埃赫那吞作的宗教改革也是他强化自身统治合法性与权力的方式。打压传统的多神教信仰也许能让埃赫那吞削弱宗教势力(祭祀集团)在古埃及的影响力,贬低他们的政治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埃赫那吞的阿顿教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阿玛纳教派。

那么,阿玛纳风格是如何成为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视觉载体的呢?

一言以蔽之,阿玛纳风格彻底推翻了旧埃及对于神明拟人化(anthropomorphic)描绘的传统,并以非拟人化(抽象化)的描绘作为代替。因为阿玛纳教的纲领下,古埃及只有一位太阳神阿顿,不再拥有各式各样的拟人化的神明,而阿顿的形象又恰恰是抽象的一道日轮。 这种描绘手法的蜕变,在某种意义上否决了此前所有古埃及神明的存在意义:世间不再有掌管各种职责的神祇,而阿顿便是世界的造物主,如太阳般照耀世间万物。 光线所致之处皆为阿顿创造,无穷无尽。换句话说,从拟人化到抽象化,阿顿的宗教形象与地位得到了重塑:现在,太阳神阿顿便是万物的创造者和延续者。

让我们对比一组不同时期的宗教艺术作品:


阿蒙霍特普四世和他的母亲皇后提耶,祭拜众神。(Tomb of Kheruef,TT192)


埃赫那吞和他的家人,祭拜阿顿。(埃及博物馆,开罗)

图一中的宗教画像出自Kheruef墓:Kheruef是埃赫那吞的父亲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总管。因此,这幅宗教画像作于阿蒙霍特普三世晚期至埃赫那吞早期之间。在这幅作品里,我们可以观察到阿蒙霍特普四世,也就是改名前的埃赫那吞,仍按照旧传统般祭祀埃及众神。比如图的左侧,埃赫那吞和他的母亲正在祭拜太阳神拉-哈拉胡(Ra-Horathky)和女神玛娅特(Ma'at)。在古埃及多神教传统里,太阳神拉是创造万物的太阳神,而他的女儿玛娅特则负责掌管正义与真理。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太阳神拉并不是最早的拉的形象,而是太阳神拉和象征王权的神荷鲁斯的合体形象。无论如何,这幅古墓画像很好的诠释了埃赫那吞之前的古埃及宗教传统及艺术表现 - 法老和他的家庭祭拜众神,而众神又以一种拟人化的载体呈现。

图二则是一副阿玛纳风格代表作。在这幅同样描绘埃赫那吞和他的家人祭拜神明的作品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神阿顿的日轮形象替换掉了拟人化的众神。甚者,在这幅阿玛纳画作里,阿顿的光线底部的人手被安卡符号取而代之。安卡符号(☥) 在古埃及传统里非常重要,是生命的象征。因此,当象征阿顿的日轮发出带有安卡符号的光线照射万物之时,阿顿便在创造与供养世间万物,给予其生命。而改名后的埃赫那吞也不在像之前那样,站在左右侧向众神祭祀以获取祝福,现在的他只是向天空上方祈祷,祭祀那独一无二的单神,阿顿。

可惜的是,阿玛纳艺术未能长久盛行。在埃赫那吞离世后,他的儿子及继任者图坦卡蒙(Tutankhamun)仅仅即位三年后便废除了对阿顿的单神信仰,重新拥立了古埃及多神教传统。他也将自己的名字从图坦阿吞(Tutankhamen)改为图坦阿蒙,以此与阿顿断开联系。随着多神教的回归,阿玛纳艺术失去了合法性,并再次被旧时代艺术风格替代。当然,图坦卡蒙即位时仅仅九岁,而这一系列对于旧传统的恢复作法大概率是由朝中重臣主导的。由此可见,阿玛纳的没落主要归咎与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过于强势,缺乏时间和稳定去真正说服主流社会。作为一场政治斗争,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以及他的阿顿)是失败的,但与之伴随的阿玛纳艺术却是成功的:它得以在时间长流中幸存,以供后人欣赏,研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