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天梯山石窟:数字档案留存 让石窟再遇古凉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天梯山石窟:数字档案留存 让石窟再遇古凉州

引用
1
来源
1.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24/10/25/013221043.shtml

天梯山石窟,被誉为“石窟鼻祖”和“石窟源头”,是中国首个由君主主持开凿的石窟,其艺术风格对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座位于甘肃武威的千年石窟,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在数字化保护中焕发新生。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坐落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它开凿于北凉国王沮渠蒙逊时期,是我国首个由君主主持开凿的石窟,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天梯山石窟与河西走廊其他的石窟共同组成了凉州石窟群,这些石窟在形制上大多摹拟椭圆形平面、穹窿顶的草庐形式,主体体型高大,以三世佛和千佛的造像为主。其历史地位显赫,被史学界尊为“石窟鼻祖”和“石窟源头”。


丝路石窟走廊示意图

天梯山石窟目前开放的是第13窟,也是最大的洞窟,窟中的释迦牟尼造像高28米,依山面水而坐,右臂前伸,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天梯山石窟在开凿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能工巧匠,为北魏开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提供了样本和技术力量,这种艺术风格被承袭下来,使得中原佛教艺术的成就也闪耀着凉州石窟的光彩。


天梯山石窟释伽牟尼造像

天梯山石窟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86年,著名石窟寺考古学家宿白先生提出了“凉州模式”的概念,认为天梯山石窟等早期石窟是佛教进入中国的清晰线索和深刻烙印,它们承袭新疆龟兹等地的造像传统,并最早开始融合汉地艺术,形成独具特色的石窟样式。


石窟内壁画

天梯山石窟保留有壁画300多平方米,彩塑50多尊,其中明代壁画占有相当数量,风格大多沿袭前代。然而,由于天梯山石窟山体质地结构松软,经历了上千年自然老化以及地震等灾害后,洞窟中的壁画和彩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天梯山石窟在修护过程中秉承着“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介入”“最大兼容”的原则,依照病害轻重程度进行精心修复。2015年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项目启动,目前已建立起全面的数字档案。利用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数字化技术,将天梯山石窟中的古代壁画和彩塑艺术在数字空间中虚拟展现出来,得以永久留存,持续传承。

近年来,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实施了多项保护修复项目。共计修复壁画、塑像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2001年,天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工作为再现天梯神韵、凉州佛光奠定了坚实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