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虚无、星神与赛博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虚无、星神与赛博格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bilibili.com/opus/938156312141758465

《崩铁》(星穹铁道)是一款以宇宙为背景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玩家将扮演一名星际列车上的乘客,在不同的星球间穿梭,探索宇宙的奥秘。游戏的世界观构建宏大,融合了哲学、科幻和奇幻元素,其中虚无、星神与赛博格是三个核心概念。本文将从哲学角度深入分析这些概念,并探讨它们在游戏中如何体现。

虚无的追随者们

《崩铁》喜欢捏他历史,崩铁则比较喜欢捏他哲学史。混沌医师这个派系的主张基本可以囊括在“存在主义”的内涵之下。(存在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其核心议题就是个体如何在虚无中确证自身存在的意义。)

游戏文本中,混沌医师是一群遭受过IX瞥视的人。和绝大部分“破罐破摔”的自灭者不同,他们的信条即是“向IX证明存在并非虚无”。这句话其实非常耐人寻味且充满张力。句子中存在两个主体,一个是IX,一个是混沌医师。IX是什么?是虚无星神。虚无又是什么?这个游戏中没有给出特有的解释,那么我们就采用现实中的理解:其要么指的是学术上形而上学根基的缺失,要么指的是个体价值依托的缺失。如果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思辨要求,也可以先用“无”的含义笼统地概括。总而言之,混沌医师是在向“代表无”的神证明存在并非“无”。那么,这可能吗?让我们这样推理:

首先,这一行为预设了一个"代表无的神"(IX)的存在。但是IX的内涵只是“代表无的神”,其存在应该后于“无”本身。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先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个神如何在无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果“IX的存在为真”这一命题天然地作为前理解,那么就恰好说明了其存在本身就证明了混沌医师信条的可行性(说人话:IX的存在本身就是混沌医师信条成功的产物,否则其不应存在。)

当然,混沌医师并不是一群只会辩经的哲学疯子。相反,他们是非常务实的人。从“此在”的角度来看,这种“直勾勾”向神自证的行为本身就有悖于此在的存在方式。此在总是已经身处-世界-之中(Being-in-the-world),与他人、与环境紧密交织。试图超越此在的处境去向神证明,就意味着否认了此在的本真状态。对存在主义者而言,个体应当投入到具体生存境遇中去领会存在,而非试图跳出此在去把握所谓的“本质”。其实如果你注意游戏文本,就能看到混沌医师慕榕甚至黄泉(通过「黄泉角色故事三」可知她并非隶属混沌医师且极有可能属于自灭者,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虚无这一概念她们有着强关联)的话都有一种“日子人”的意味。其实这也和存在主义所主张的内容相一致。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在学术上如此追根究底。游戏毕竟还是基于其世界观对这些抽象概念做了一定魔改。比如在“第IX机关”词条中,就有着一段非常玄学的描述。这段话甚至走的比存在主义还要远,非要说的话可能更像......佛教?(“被囚禁于存在的牢笼之中”这句话宗教味儿太浓了......) 这里提到"物质、秩序、逻辑、生命"是“真实”的一面,而“虚无”是与之对应的“反面”。这种思路与大乘佛教的空性思想很像。大乘佛教,尤其是中观学派,强调一切现象皆空,现象界的种种存在事物并无自性,而是依缘起而生。“真实”与“虚无”的对立统一,可以被理解为真如(空性)与现象界的不二关系。现象界虽然是真如的显现,但并无自性,而真如虽然是一切现象的本质,但又不可执著。二者既非一亦非异,构成完整存在。

其实,上面这段未必是过度解读,因为黄泉的角色设计本身就有一些佛教元素(比如“永劫轮舞”这个标题)。但倘若我们要从更有趣些的角度来理解也无妨。比如......缸中脑?暗网?反物质?我认为有无限可能。那么在这样的设定之下,混沌医师们似乎就成了《黑客帝国》中与矩阵搏斗的尼克,只不过没有选择红蓝药丸这样的经典剧目罢了。

多说几句。其实在我看来站在虚无对立面的势力并不止自灭者和混沌医师。事实上,诸多派系的信条中都包含了对抗虚无的要素。(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虚无的概念天然就和其余大多概念互斥(或者强行包含对方)嘛......)

星神何以自为,何以为自

我们先界定一下(哲学)概念、命途和星神三者的关系,再来讨论一下星神背离命途的可能性极其后果。

对于关系,这牵扯到星神这个概念的定义问题。智库中记载“在口耳相传的神话中,星神成为高度凝聚的哲学概念之化身”。正如我在第一问中所说,我们基本上可以放心地接受这样的前提条件:概念不同于且先于星神存在。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星神故事很多。(比如下图中的岚,记载表明其在成为星神之间之是普通的仙舟人;塔伊兹育罗斯在飞升之前也只是愚钝的虫子)

然而,哲学概念和命途并不等同。不存在一个超然于一切的实体来判断星神行为的应然性。同样,(星神之前)也不存在一个实体来界定对应的命途本身。如果你有诸如:“繁育星神必须受制于繁育之道。”这样的想法,那么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繁育之道是天然存在的吗?谁定义了繁育之道?

让我们回到星神的定义词条中来:“若有人能踏上星神所执掌的命途,便将禀受其遥远的感应,犹如穿越银河光年投来的瞥视。”很显然,这里说明了即使星神可以在追逐某种哲学概念的过程中诞生(这里的概念可以是某种群体知识或者星神成神前自己的前理解),但是在其成为星神之后,就可以“执掌”对应命途的力量,即拥有诠释命途对应何种概念的能力。游戏中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描述寰宇蝗灾席卷拉铂尔星时,那里的女性生出了虫子。很显然,在拉铂尔星人看来,人类生出虫子是难以想象的。那么使这样的事件得以成为“繁育”的外延的推手,也就只能是塔伊兹育罗斯本人了。

当然,还有更加直接的证据,那就是玩家和姬子的对话: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命途不同于且后于星神存在。再结合之前的论断,我们就得到了概念、命途和星神三者最为清晰的关系:

1.概念先于星神存在,星神先于命途存在。三者各不相同。

2.命途的本质仍然是某种(但不是特定的)哲学概念。

3.星神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命途对应的概念解释权

那么回到正题中来,星神必须完全受制于自己的命途吗?其实这个提问并不太准确(正如我之前所说,不存在一个超然于一切的实体来判断星神行为的应然性),一个更好的表述是:如果星神背离了自己命途,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在玩家和瓦尔特的对话中,他提到星神只能依照其「原动力」的内核行动。倘若我们认为这里的原动力于内核都是和命途高度相关的概念(结合其它地方的文本,我们知道这种原动力很可能是一种虚数能量),那么“星神必须依照自己的命途来行动”这样的概念就是正确的。我们可以从繁育星神的表现中较为直观地认识到这一点:

繁育星神即使在遭遇毁灭性的肉体打击后仍然存活,但是在产生中止繁育行为的想法时便很快“趋向真正的死亡”。当然,这里的死亡并不一定是星神放弃命途后的必然结局。因为我们无法排除塔伊兹育罗斯的死亡有其肉身已经损毁的因素。如果星神在相对平和的状态下放弃命途,其影响我们仍未可知。但无论如何,这足以使我们窥见:即使是产生放弃命途的想法,也可以对星神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一个牛仔的故事

在米家游戏中,牛仔的形象并不多见。这其一是因为崩坏系列与原神并没有太多支持这一角色的世界观土壤;其二是因为文艺作品中与牛仔同一生态位的形象实在太多。除了中国本土的武侠形象外,无论彬彬有礼的中世纪骑士还是神乎其技的日本武士,都明显有着更加广泛的受众。但仰赖于星穹铁道广阔的世界观设定,我们有机会在游戏中目睹一位“西部快枪手”有别于其它“侠”形象的快意恩仇。

波提欧的形象受到了很多文学风格的影响,尤其类似于经典西部小说《原野奇侠》里的肖恩与大仲马《三个火枪手》里达达尼昂的糅合。除了性格豪爽、身手不凡,他还有着不畏权贵这样较为传统的高尚品质。波提欧的名字Boothill取自现实中一种“靴子山”(Boot Hill)的地方。1803年,美国以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土地面积一下扩大了一倍有余。为了探明新土地的情况,杰佛逊总统下令进行大规模探险。探险队费时两年多一路探索到太平洋沿岸,为西进运动彻底铺平了道路。19世纪五十年代,加州淘金热兴起。数十万人浩浩荡荡地跨过密西西比河与阿巴拉契亚山脉,迁至太平洋沿岸定居。与此同时,在中部大平原与西部荒漠,牛仔文化应运而生。牛仔们骑着高头大马,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袤无垠的荒野上驰骋。

一开始,牛仔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牧场主。牧场主们需要把牛运到东部,换取利润。这就需要牛仔组成镖队,把牛群沿着所谓的"奇瑟姆古道"从德克萨斯州赶到堪萨斯州。这些镖师需要面对风吹日晒、食宿简陋等恶劣条件,还要对付沿途的土匪袭击。在此过程中,一些牛仔干脆专职充当保镖,为银行、矿主、铁路公司运送金银财宝,被称为"赏金猎人"。不过,现实并没有人们想的那样传奇与浪漫。相当一部分的牛仔会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天灾人祸死去。同时,也有很多牛仔会组成帮派。当帮派在城镇中发生火并时,死伤就更难以计数。可能是流血冲突发生的过于突然,也可能是因为一些牛仔有类似“君子死,冠不免”的执着(误),那时死去的人们大多仍然身着正装并且穿着靴子。这样一样来,这些牛仔被草草安葬的地方也就有了“靴子山”的黑色别名。所以,如果要给波提欧的名字选一个“信达雅”的中文译名,那大约是“牛仔墓场”。

让我们回到波提欧本人的故事。这位并不天生是牛仔的男人出生在一个宁静祥和的星球——阿尔冈·阿帕歇。他被养父母格雷和尼克收养,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无忧无虑地长大。格雷教他认识大自然,尼克教他牧羊和驯马,他经常骑着小马驹在晨光中放牧牛羊。成年后波提欧成为一名牛仔,掌握了各种生存和狩猎技能。一次偶然中,他也像当初格雷抱起自己那样,收养了一个啼哭的婴儿。

但好景不长,星际和平公司的人突然入侵,强占土地开采矿产并屠杀反抗的牧民。尽管波提欧和同伴们奋力反抗,但寡不敌众,亲朋好友和收养的孩子全部惨死。悲痛欲绝的波提欧成为巡海游侠,发誓要向罪魁祸首复仇。他改造了自己的身体,成为一名半机械人。

波提欧孤身一人四处追查凶手,屡屡袭击和平公司的舰队,成为通缉要犯。他发现幕后黑手竟是和平公司的市场开发部主管奥斯瓦尔多·施耐德(也是当年利用埃维金人并带来茨冈尼亚之乱的幕后黑手)。尽管一直未能成功,但波提欧依然誓不罢休,坚定地行走在这条属于自己与巡猎的不归之路上。

波提欧的复仇之路,与很多文艺作品中牛仔捍卫朋友、抵抗资本家压迫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与传统牛仔文学不同之处在于,波提欧的故事明显混杂了阿凡达式的美洲土著血泪史。对于波提欧的家乡阿尔冈·阿帕歇(Aeragan-Epharshel),如果你多读几遍这个地名,就会很可能意识到它来自Algonquin和Apache的转写。这两个单词,中文分别译作阿冈昆和阿帕奇。没错,它们都是历史上印第安人部落的名字。不过,编剧似乎没有打算在此过多深入。毕竟在历史上,牛仔在很大程度上就充当了迫害印第安人的主力军。除了土著人的悲惨际遇与“黑色矿产”之类的隐喻讽刺,牛仔这一群体本身的消亡史也可以在人物设定中窥见。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化在美国的快速推进,牛仔文化逐渐走向衰落和消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部牧场逐渐被房地产开发商瓜分蚕食。牧场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牛仔无家可归。其次,西部狂野自由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工业社会的异类。随着政府职能向西部延拓,法律和秩序逐渐建立,那些痛饮烈酒、乘兴杀人的硬汉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规范。不少牛仔或被逮捕,或惨死街头。那个培育了无数传奇的时代永远地结束了。

在波提欧的孤胆英雄形象上,你可以看到美国文学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传统,也可以看到重视家人与亲情的中国古典侠形象,还可以看到近代西欧文学中较为常见的复仇主题。当然,我认为最饶有趣味的部分,还是波提欧成为半机械人的部分。一个来自前现代社会的牛仔为了复仇这样一个同样非常前现代的动机,而用极为现代的手段放弃肉身,成为冷酷的"机器":他真的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吗?波提欧所怀念与坚守的那个“在田野上放牧牛羊、在云霞下自由歌唱”的生活,恰恰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上的。虽然“个体在现代工业文明中遭受异化”的主题已经算是老生常谈了,但波提欧孤独而冰冷的“巡猎之路”的确仍令我唏嘘不已。在他对抗IPC的过程中,他也在某种意义上沦为了这样一种“星际时代”叙事下的一个齿轮了。因此,我有时非常希望崩铁编剧笔下的星际文明是包容万象的。不论是浪漫自由的田园牧歌,还是一丝不苟的工业社会,都可以在星轨串联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波提欧这样的人失去了血肉之躯,他们一样可以在实现目的后找回心中的草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