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清醒期的颅脑损伤常见于什么病
中间清醒期的颅脑损伤常见于什么病
中间清醒期是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的一种重要临床表现,常见于硬膜外血肿、部分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合并局部血肿等疾病。这种表现虽然可能让患者和家属误以为病情有所好转,但实际上却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病情发展。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血液积聚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形成血肿。由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连接紧密,故血肿范围较局限,多呈梭形。
受伤当时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这是由于脑震荡或原发性脑损伤所致。随后意识好转,进入中间清醒期,患者可能感觉头痛、头晕等症状相对较轻,甚至看似正常。但随着血肿的逐渐增大,颅内压不断升高,患者会再次陷入昏迷。这是因为血肿压迫脑组织,导致脑功能障碍。
部分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中间清醒期。这种血肿一般是由于脑皮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这种出血可能是由于头部受到外力作用,使脑在颅腔内移动,造成脑表面的血管撕裂。
受伤后同样先有短暂的意识丧失,随后意识恢复一段时间,进入中间清醒期。但与硬膜外血肿相比,硬膜下血肿的中间清醒期可能不那么典型,时间也可能较短。随着血肿的发展,颅内压逐渐升高,患者会再次出现意识障碍,且病情进展往往较硬膜外血肿更快、更严重。
脑挫裂伤合并局部血肿
脑挫裂伤是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实质的损伤。在损伤的同时,可能会伴有局部小血管的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脑挫裂伤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严重的脑挫裂伤可导致患者立即昏迷,而较轻的脑挫裂伤可能在初期意识障碍不明显。
当脑挫裂伤较轻且伴有局部小血肿时,患者可能在受伤后出现短暂昏迷,然后意识恢复,进入中间清醒期。但随着血肿的扩大和脑挫裂伤的加重,患者会再次陷入昏迷。这种情况下的中间清醒期往往不太稳定,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
一旦发现患者有中间清醒期的表现,应高度警惕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时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本文原文来自有来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