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板块是什麼?板块构造?板块运动?世界板块介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板块是什麼?板块构造?板块运动?世界板块介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ousefeel.com.tw/article/%E6%9D%BF%E5%A1%8A-%E6%9D%BF%E5%A1%8A%E9%81%8B%E5%8B%95-%E4%B8%96%E7%95%8C%E6%9D%BF%E5%A1%8A-%E5%8F%B0%E7%81%A3%E6%9D%BF%E5%A1%8A/

地震,相信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词!台湾位处活跃的板块运动带,所以一天大大小小的地震,加起来超过一百次都不会觉得奇怪。虽然我们知道地震是由"板块运动"所造成的,但是板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板块又是如何运动才会产生地震?世界各地有哪些板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科普一下"板块"的各种小知识吧!

地球构造介绍

地球由内而外的组成是"岩石圈"、"地幔"、"地核"三大部分,板块就包含在其中的一个部分。所以在认识板块之前,让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来认识地球的构造!

岩石圈

地球最外层的结构,称为"岩石圈(Lithosphere)",大部分是由冷而坚硬的结晶岩块组成,包含"地壳(Crust)"和"部分上部地幔",厚度约为100公里。岩石圈内部可以再细分成许多独立单元,每个单元有自己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而这些单元就是我们熟知的"板块(Plates)"。

地幔

位于岩石圈以及地核中间的结构,我们称为"地幔(Mantle)",占地球总体积的83%,可分为"软流圈(Asthenosphere)"、"上部地幔(Upper mantle)"及"下部地幔(Lower mantle)"三个部分,厚度约为2,900公里。地幔是由富含铁镁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因为这种岩石具有延展性,所以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会产生热对流,促使软流圈上层的板块跟着移。

地核

"地核(Core)"就是地球的核心,位于地球的最深处,可细分外核及内核,厚度约为3,470公里。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或铁镍质,地心的温度大约可以达到7,500K,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

板块是什么?

"板块(Plates)"指的就是分裂成一块一块的岩石圈。因为岩石圈包含地壳及上部地幔,所以同理可知,板块并不等于地壳。而板块一般可以分成主要板块、次要板块以及微板块三种:

  • 主要板块:面积大多大于2,000万平方公里,主要板块包含了大部分的大陆和太平洋,例如:欧亚板块。
  • 次要板块:面积介于100万至2,000万平方公里,次要板块因为较不显著,所以不太会标示在一般板块地图上,例如:菲律宾海板块。
  • 微板块:面积小于100万平方公里,微板块在一般板块地图上通常合并于相邻的主板块,例如:巴拿马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板塊構造學說(Plate Tectonics Theory),又稱為板塊構造論,是為了解釋板塊移動作用而創建的一項重要地質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是由大大小小的板塊拼合而成的,而這些板塊有其各自運動的方向及速度。根據板塊構造論,板塊的新物質會在「中洋脊 (Mid-Ocean Ridge)」生成,然後在對流作用下,向外擴張到與另一個板塊相遇,較重的一方會向下衝入地函。板塊生成的地方稱為「拉張帶」,而板塊向下衝回地函的地方則稱為「隱沒帶」,整個板塊運動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循環運輸系統。
💡「 中洋脊 」是什麼?
「 中洋脊 」,又稱為「 洋脊 」、「 大洋中脊 」、「 中央海嶺 」,是位於全球海中張裂性板塊邊界的火山結構系統,也是世界中最長的山脈、海底山脈,長達 80,000 公里(49,700英里),和中洋脊相對應的地質結構是陸地上的裂谷(地塹ㄑㄧㄢˋ)。
地函的熱對流在中洋脊中央處上升,岩漿湧出後快速冷卻為玄武岩,便形成了新的海洋地殼!

板块种类

板块的种类可以依据其组成的岩石种类分为两种:

大陆地壳(Continental Crust)

  • 大陆地壳则是钠钾铝硅酸盐岩石所组成,多为花岗岩,厚度约在20~80 km。
  • 大陆地壳的密度较小,所以会像冰山一样浮在地幔之上。

海洋地壳(Oceanic Crust)

  • 海洋地壳是由铁镁硅酸盐岩石所组成,多为玄武岩,厚度约在5~10 km。
  • 海洋地壳的密度较大,所以经常会沉入大陆地壳之下。

板块运动?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板块就是一块一块分裂漂浮在软流圈上的岩石圈。而"板块运动(Plate Tectonics)",指的就是软流圈的热对流作用造成岩石圈板块移动的过程!板块运动就像我们在煮开水一样,加热导致水的内部因为温度差而产生对流作用,如果这时你放一个可漂浮的东西在水中,就会发现水的对流作用会导致漂浮物逐漸往遠離熱源的方向移動(假設在中間加熱,漂浮物就會往外遠離),而板塊運動正是這樣的道理!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会产生相当大的碰撞力,当此力超过岩石所能负荷的强度,岩石就会产生破裂,而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地震"。

板块运动型态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我们可以将大陆板块及海洋板块移動的型態分成三種:

聚合型板块运动

  • 代表板块受到"压力"作用影响而互相挤压,容易产生逆断层。
  • 聚合型板块运动交界处经常出现一个"隐没带",隐没带包含海沟、火山岛弧、山脉等等,例如中央山脉、喜马拉雅山。
    💡「 海溝 」是什麼?
    「 海溝 」的定義是深度超過 6,000 米的狹長海底凹地,經常位於大洋邊緣。世界大洋約有 30 條海溝,其中,地球上最深也最知名的海溝便是「 馬里亞納海溝 」,它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深度大約 11,034 米。

张裂型板块运动

  • 代表板块受到"张力"作用影响而向两侧拉扯延伸,容易产生正断层。
  • 张裂型板块运动交界处经常会出现火山、裂谷,例如:东非裂谷、冰岛。

错动型板块运动

  • 代表板块发生"平行错位"的作用,相鄰两个板块彼此横向摩擦错开,容易发生平移断层。
  • 错动型板块运动交界处经常会出现断层、深度较浅的地震,例如:台东纵谷断层、美国西部圣安德鲁斯断层。
    💡延伸閱讀>>>斷層是什麼?斷層種類?台灣大地震都在哪些斷層?**

世界板块?全球七大板块?

地球大致可分成七大主要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以及南极板块。这七大板块可再加以细分位较小型的独立板块(次要板块),如位居台湾以东、马里雅纳海沟以西的菲律宾海板块就是其中一例。台湾刚好位于两个重要板块的交界上,分别是东南方的"菲律宾海板块"以及西北方的"欧亚板块"。

台湾板块交界

刚刚有提到,台湾刚好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运动的交界,这两个板块碰撞地相当频繁,也因次造成台湾经常发生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地震;虽然地震相当恼人,但同时也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力碰撞,才让台湾岛内可以充满著各种山脈、多元的地形喔,像是我们的护国神山"中央山脉"就是最佳的案例喔!

【參考資料】

  •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 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