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字的详细解释
彤字的详细解释
彤字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从其基本的红色含义到在古代文献中的多种用法,都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本文将详细介绍彤字的读音、结构、本义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汉字的文化价值。
彤
拼音:tóng
注音:ㄊㄨㄥˊ
部首:彡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笔:MYET
五行:火
统一码:5F64
笔顺:ノフ丶一ノノノ
名称:撇、横折钩、点、横、撇、撇、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彤 tóng(ㄊㄨㄥˊ)
⒈ 红色:彤管(①赤管笔,古代女史以此记事,后因用于女子文墨之事;②一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彤云。彤庭(中国汉代皇宫以朱红色漆中庭,后泛指皇宫)。
⒉ 姓。
异体字
- 蚒
汉英互译
red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d, vermilion; name of anci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彤 tóng
〈动〉
(1) (会意。从丹,从彡(shān)。丹,丹砂。彡,毛饰。本义:彩色装饰) 同本义 [redden]
彤,丹饰也。——《说文》
彤弓一。——《书·文侯之命》
诸侯彤弓。——《荀子·大略》。按:“丹漆也。”
(2) 又如:彤几(朱漆几);彤镂(涂丹漆和雕刻花纹);彤辇(朱漆宫车);彤壶(朱漆漏壶);彤庭(彤宫,彤殿,彤廷。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彤车(朱漆车);彤弓(朱漆弓);彤矢(朱漆箭);彤闱(朱漆宫门)
词性变化
◎彤 tóng
〈形〉
(1) 赤色 [red]
麻冕彤裳。——《书·顾命》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2) 又如:彤丹(朱漆);彤芝盖(朱伞);彤彤(通红貌);彤珠(烧红的铁丸)
◎彤 tóng
〈名〉
(1) 彤管(笔)的简称 [red-tube writing brush]
书笏珥彤,纪言事于仙室。——《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2) 周代国名 [Tong state]。在今陕西省华县境
康熙字典
彤【寅集下】【彡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
徒冬切,音佟。《說文》丹飾也。从丹,从彡。彡,其畫也。《玉篇》赤色。《詩·邶風》貽我彤管。《左傳·定九年》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註》彤管,赤管筆,女史記事規誨之所執。《疏》必用赤者,示其以赤心正人也。《書·文侯之命》彤弓一。《詩·小雅·彤弓傳》彤弓,朱弓也。
又姓。《史記·夏本紀》禹爲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爲姓,有彤城氏。《註》索隱曰:周有彤伯,蓋彤城氏之後。《廣韻》彤伯爲成王宗枝。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彤【卷五】【丹部】
丹飾也。从丹从彡。彡,其畫也。徒冬切文三重二
说文解字注
(彤)丹飾也。春秋經曰。丹桓宫楹。从丹彡。以丹拂拭而涂之。故从丹彡。彡者、毛飾畫文也。飾拭古今字。彡其畫也。說从彡之意。彡亦聲。小徐有此三字。然則彤古音當在七部矣。今音徒冬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