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有这些表现,警惕血液循环变差
身体有这些表现,警惕血液循环变差
人体的血液扮演着输送养分与排除代谢废物的关键角色,唯有其顺畅流通,方能确保全身各脏器功能正常运作。近期,有研究指出若血液循环不畅的状况未得到管理,可能会引发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在内的多种严重问题。
那么,一个血液循环状况不佳的人会有哪些表现?
身体血液循环差可以这样辨别
血液循环是一个过程,它始于心脏,经由动脉网络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随后这些血液又通过静脉系统回流至心脏。而血液循环不良一般指的是血流量缩减或血管受阻的现象。
在大血管层面,血液循环障碍可能源于血栓的形成或心脏泵血功能的衰弱,这会导致关键器官供血不足。例如,脑部大血管若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而四肢动脉的循环不畅,则可能是动脉闭塞症的征兆。
在血液循环不良的早期阶段,由于其自身的代偿机制,人体的症状往往并不显著。当遇到小血管堵塞的情况时,身体会通过形成新的分支血管,即所谓的“侧支循环”,来绕过堵塞部位,确保血液继续流动。
然而,当小血管堵塞的数量增多,超出了人体代偿机制所能应对的范围时,便会出现明显的血液循环障碍。此时,一系列典型的症状便会显现,具体如下所述。
手脚冰凉、麻木、疼痛
例如,相较于身体其他部位,手脚的皮肤温度会更低;长时间坐着会导致脚趾有灼烧般的痛感;而在行走过后,大腿、小腿或臀部会感到疼痛,但这种疼痛在休息后会得到缓解。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四肢肌肉的活动依赖于微循环来提供必要的血氧。一旦微血管发生阻塞,就可能导致麻木、寒冷感以及酸痛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跛行或肢体出现坏死性溃疡。
血压降低
如果微循环发生缺血现象,那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与低血压相关的症状,诸如皮肤变得苍白、尿量有所减少以及身体冒出冷汗等。
消化能力下降
不良的胃肠道血液循环会引发营养不良、食欲减退、腹部胀气及便秘等问题。
若大脑与心脏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给,轻微时可能导致失眠多梦、头晕及心悸。
伤口愈合变慢
受伤后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并伴随皮肤色素沉着等现象,也可能代表着血液循环不良。
血液循环差,离不开这些因素
营养问题
血液循环会因营养不良而受到严重冲击,表现为人体免疫力下滑、血管变得脆弱以及精神状态欠佳等状况。
高血糖
高血糖会提升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基膜逐渐增厚,促使红细胞聚集,并使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膜下方,最终促成微血栓的形成或微血管发生闭塞。
运动量小
进行适当的锻炼能够扩张外周血管,从而提升血液中的氧含量。然而,对于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上班族以及经常坐着看电视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末梢部位氧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液循环状况恶化。
穿着问题
经常穿着紧身衣物会使血液循环受阻,引发四肢麻木、疼痛及神经损伤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状况,建议尽量少穿紧身衣,回到家中后及时更换宽松衣物,让身体得到放松。
心理状态
人体若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导致内分泌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迷走神经变得过度兴奋,进而促使血管收缩,使得末端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出现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手脚感觉冷且麻木以及心悸等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