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拓扑优化入门教程:从静力学到模态优化
ANSYS拓扑优化入门教程:从静力学到模态优化
支线任务之结构的拓扑优化
1. 任务来源
近期跟随导师进行了一周的拓扑优化项目,从完全不了解这个概念到逐渐掌握并应用,期间积累了一些心得。为了便于日后复习和深入学习,特将对拓扑优化的理解和初步认知整理记录下来。
2. 拓扑优化概述
拓扑优化是结构优化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优化模型的整体结构布局,如质量和体积等参数。它特别适用于产品初期设计阶段,尤其是针对全新产品,当没有现成的结构可供参考,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时,拓扑优化可以帮助确定产品的最优形状。
拓扑优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静力学分析拓扑优化和模态分析拓扑优化。其基本原理是将模型在结构上的分布关系作为优化参数,在满足设定的边界条件的同时,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来优化模型的平滑适应性和固有频率。这与传统的参数优化方法有所不同。
简单来说,拓扑优化就是针对现有结构设定一个优化目标,然后通过ANSYS软件进行一系列迭代计算,不断调整和完善结构,最终达到预定目标并生成新的优化结构。
3. 静力学拓扑优化
模型建立
首先使用SolidWorks建立一个原始支架模型,该模型将用于后续的拓扑优化分析。
导入Workbench并进行网格划分
将创建好的支架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选择默认材料结构钢,并进行网格划分。得到的网格模型如下:
设置边界条件并分析
在模型中设置圆孔处为固定支撑,并在支架下表面施加外力。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总变形为0.058668mm,最大等效应力为23.457MPa。
进行拓扑优化
引入ANSYS中的结构优化模块,并与静力学分析模块实现数据共享。在优化设置中,需要定义优化区域(即需要去除的部分)和排除区域(即需要保留的部分)。本次优化的目标是质量响应目标,即保留50%的质量。
经过优化计算后,得到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接着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重构,得到重构模型,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
4. 模态拓扑优化
模态拓扑优化的流程与静力学拓扑优化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需要在结构优化设置中添加频率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