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美学与古代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美学与古代智慧

引用
中国青年网
1.
https://book.youth.cn/zx/202502/t20250219_15835764.htm

北京中轴线全长约7.8公里,包含15座遗产建筑,其中故宫作为核心代表,展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理念和礼制文化。《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图典:故宫》一书从历史进程、布局与功能、建筑美学、古代智慧等多角度,以中英双语方式,深入诠释了故宫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中轴线上的故宫 视觉中国

紫禁城自明永乐十八年建成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的演变,见证了北京中轴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中详细解读了紫禁城营建时的材料来源,特别是楠木的采集过程。这些楠木主要来自四川、云南等地,采木工需将木材编成木筏,利用雨季山洪运输至北京,整个过程耗时约两到五年。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左右对称,气魄雄伟。书中重点介绍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如端门、午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以午门为例,其名称源于古代十二地支表示方位的“午”字,意为正南。午门不仅是帝王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也是明代皇帝惩罚官员的地方,但“推出午门斩首”这一说法主要源于民间戏曲,并非正史记载。

在建筑美学方面,以太和殿为例,书中详细解读了其布局、造型、装饰和色彩之美。从防震、防火、排水、防暑等古代智慧角度,书中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智慧。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图典:故宫》以双语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不仅适合不同语言环境的读者,更为弘扬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