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简单的养心方法,大部分人都浪费了
这个最简单的养心方法,大部分人都浪费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深呼吸这一简单却常被忽视的养心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通过科学的解释和实践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天赋技能",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在滨江的晨光中,一群人在空灵的音乐中放下手机,倾听内心,感受由自己创造出的平静。他们正在进行一段简单的呼吸法练习,这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在上海星美术馆举办的"好状态心展花园"活动的一部分。
尽管这段刻意的练习时间不长,但是却令在场不少人印象深刻。"深呼吸是老生常谈,都知道深呼吸好,但是实际上自己真的不太用。""原来我只要保持一段时间深呼吸,真的就能创造出一些安宁的感觉。"在场的人有的惊奇,有的为自己浪费了这个随身的技能感到惋惜。
深呼吸很好用很简单,为啥大家不喜欢使用它呢?我们找了几个常见原因。
第一个常见观念是:深呼吸是一种"无用功",不可能缓解压力。
深呼吸是非常古老的智慧,同时它也被现代科学证明,确确实实对缓解压力和焦虑有显著效果。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深呼吸能够直接影响大脑中调节压力的神经群。通过改变呼吸模式,我们可以减少压力激素,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水平,帮助身体进入到更加放松的状态。而其他的研究也发现,深呼吸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这是我们身体的休息和消化系统,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压力激素的产生。另外,深呼吸还能增加肺部的氧气吸入量,提高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从而改善全身器官的氧气供应。武汉大学就有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做深呼吸练习的人,不仅血压和心率得到改善,焦虑水平也明显下降。这一发现与不少国外的研究呼应,科学家发现深呼吸能够激活大脑中与放松和愉悦感相关的区域,释放出内啡肽,这是一种能够提升情绪,减轻压力的"快乐激素"。
下次当你感到紧张或焦虑时,不妨尝试几次深呼吸,让科学的力量帮助你找回平静和清晰的头脑。
第二个常见观念是:深呼吸是不需要学习的。
有些朋友知道深呼吸有效果,所以也会在焦虑的时候、愤怒的时候用一下,结果发现,不仅没有放松,还越呼吸越生气,甚至出现了胸闷、头晕的症状。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深呼吸的时候,过快、够猛地吸气。在很多瑜伽大师心中,呼吸应该是缓慢而深长的。大家比较推崇的深呼吸是缓慢、均匀且深入的,同时要注意呼气的时间要略长于吸气,这样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地放松。
第三个常见观念是:深呼吸只有在压力很大的时候才需要。
恰恰相反,深呼吸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自我调节方法。就像锻炼身体一样,只有持续练习才能拥有肌肉和灵活的状态,如果你平时都不用它,那么真的到了情绪爆炸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也帮不了你。
经常深呼吸,我们的心理状态的起伏程度就不容易过于强烈,情绪的自我觉察力也会比较高,也就是说,在情绪还没有爆炸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刻意做很多自我调节的工作。
想象一下,在等红灯的路口,你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缓缓流入肺部,你的胸腔随之扩张,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呼吸而扩张。然后,慢慢地,你将这口气释放,所有的紧张和忧虑也随之消散。
不需要任何设备,不需要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只要你愿意,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这份宁静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