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河南,看见“青铜文明之光”!
来河南,看见“青铜文明之光”!
中国青铜器以其数量庞大、工艺精湛和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河南作为出土青铜器的重要地域,见证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辉煌。从夏代的乳钉纹铜爵到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每一件青铜器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乳钉纹铜爵
夏代,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被称为“中华第一爵”,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青铜爵作为一种常见的饮酒器,流行于夏商时期。而在夏代,饮酒是贵族的特权,由贵金属青铜做的“爵”,自然也成了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礼器。这件乳钉纹铜爵,前有长流,后有尖尾,宛若一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
杜岭方鼎
商代,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74年出土于郑州张寨南街,杜岭方鼎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出土时为一对,大的被命名为“杜岭一号”,小的被命名为“杜岭二号”,“杜岭一号”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杜岭二号”被河南博物院收藏。杜岭方鼎的出土,为郑州作为商朝都城提供了有力的青铜佐证,为此后中国古都学会将郑州列入“中国八大古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后母戊”青铜方鼎
商代,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形制巨大,雄伟庄严,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后母戊”青铜方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妇好鸮尊
商代晚期,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出土时为一对,分别馆藏于河南博物院及中国国家博物馆。妇好鸮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鸮尊生动的造型、繁缛的纹饰,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是罕见的艺术品。
亚长牛尊
商代,出土于殷墟遗址亚长墓,是截至目前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在牛腹两侧各饰一只猛虎,虎头低垂于牛的前腿处,虎尾上卷在牛的臀部。在牛脖下及器盖内壁,有铭文“亚长”二字。墓主人亚长是商王朝南部“长”国的部落首领,是商王朝地位仅次于妇好的军事将领。
莲鹤方壶
春秋时期,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出土时为一对,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壶身修颈斜肩,垂腹圈足,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盖莲瓣绽放,仙鹤昂首而立,整体流动飞扬。本器的仙鹤、双龙耳与器身主体采用分铸法,既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青铜器上动物造型肖像化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