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北船”合并5年后,“中国神船”即将启航——从溢价协同角度看中国船舶、中国重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北船”合并5年后,“中国神船”即将启航——从溢价协同角度看中国船舶、中国重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1376635585/303626711

9月2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SH)、中国重工(601989.SH)两家公司同步发布公告,官宣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这也意味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两大千亿元级旗舰上市公司,合二为一。至此,两大公司合并将再度造就一个巨无霸企业,合并后的巨擘企业无疑将成为市场的焦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遐想。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也是继南北车合并后又一大国有企业合并重组概念,今天就让我们从溢价协同角度来看下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近几年来的市值健康状况。

市值端:中国船舶更胜一筹


数据来源:iFinD 制图:市值在线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作为船舶制造行业的两大巨头,两家的市值表现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从近五年两家公司市值端的表现来看,中国船舶的市值表现更为卓越。

2019年末,“南北船”合并的浪潮为中国船舶带来了市值的显著增长。然而,2020年,在全球疫情冲击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两家公司的市值都经历了一段波动期。


图片来源:网络

进入2021年,随着行业景气度的稳步回升,两家公司的市值均呈现出复苏迹象,尤其是中国船舶,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其市值增长势头明显超过了中国重工,且差距不断拉大。

截至9月4日,中国船舶市值为1560.88亿元,累计增长(相较于2019年8月31日收盘,下同)365.71%,中国重工市值为1135.53亿元,累计下跌18.37%,同期航海装备指数下跌1.94%;上证指数下跌3.53%。

内在价值端:1+1能否再度>2?

2019年11年2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正式合并,新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南北船”的合并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还有助于推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合并后的中国船舶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其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从下文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变化来看,“南北船”合并后,中国船舶的市值及内在价值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时隔5年,中国船舶再度推进整合,本次吸并,将是中国船舶集团最大的一次资产整合,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解决船海主业同业竞争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作为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均超千亿。两家公司在船舶制造领域均占据重要地位,但业务侧重点略有不同。

中国船舶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亿元) 数据来源:iFinD 制图:市值在线

中国重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亿元) 数据来源:iFinD 制图:市值在线

数据来源:iFinD 制图:市值在线

中国船舶主要聚焦军民船舶的修造业务,主要营收来自于船舶造修以及海洋工程,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广船国际等子公司;而中国重工则在舰船研发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营收来自于海洋工程及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旗下拥有大连船推、武汉重工等舰船配套企业。

合并后的新公司有望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盈利能力。具体而言,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共拓海外市场,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两者在财务表现方面,均在2020年过后实现了持续的正增长。


中国船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及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iFinD 制图:市值在线

中国重工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及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iFinD 制图:市值在线

两家公司不仅在船舶制造技术方面各有优势,合并后可以整合技术资源,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同时,两家的合并还能够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除此之外,还将在业务、国家战略、行业推动以及文化与管理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但两家的合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合并后人员的调整、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否会引发反垄断审查,都是合并后公司或面临的问题。对行业来说,巨无霸的产生,或将加剧行业内其他公司的竞争。其他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以应对合并后公司的挑战。产业链上,部分供应商也可能面临更大的议价压力。所以,尽管两家合并或将再度上演1+1>2的状况,但也可能将面临挑战,以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产生一定的压力。

溢价协同端:中国船舶更优

通过【市值透视】小程序,我们对中国船舶及中国重工进行市值体检,两家公司整体评级均比较优秀。


图片来源:小程序【市值透视】

中国船舶2024年一季度1年期评级为A-,其余年期评级也维持在A及A-,公司市值健康状况良好。

中国重工在评级表现上要略逊色于中国船舶,但也病不差。2024年一季度公司1年期评级为B,十年期与中国船舶一致,均为A-。

从溢价协同表现来看:


图片来源:小程序【市值透视】

中国船舶的溢价协同表现相较于中国重工,波动更大。但长期溢价协同基本维持在0以上,表明公司市值长期以来都很好的反映了内在价值的变动。


图片来源:小程序【市值透视】

而中国重工的溢价协同水平2015年在大盘整体气氛的推动下于当年二季度达到峰值1.26。随后便逐步回落,2018年后基本回归至0附近波动,基本保持平稳,表明公司市值于价值的协同尚可。


图片来源:小程序【市值透视】

具体从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变动曲线来看,中国船舶的市值变动与内在价值变动匹配程度良好。2019年11月南北船合并,公司内在价值提升,市值也同步上行。随后内在价值稳步提升至今年一季度达到峰值1.12。市值增长方面,基本都在内在价值变动上方运行,且与内在价值变动保持同步,完全反映了内在价值的表现。


图片来源:小程序【市值透视】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两家公司为航海装备行业的老大和老二,市值占比分别为46.43%及33.78%,合并后的市值将占据整个行业的80.21%,无疑是行业中的“巨无霸”。


图片来源:小程序【市值透视】

从行业偏离来看,中国船舶的溢价协同表现在2017后便长期优于行业。


图片来源:小程序【市值透视】

从行业偏离来看,中国重工溢价协同水平弱于行业。

此次合并的两家公司中,中国船舶无论在市值表现还是内在价值表现,亦或是溢价协同方面,均优于中国重工。此次合并后对两家公司来说,也有利于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但对于双方及行业来说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