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技巧】4大家居收纳方法 + 教你整理小贴士!
【收纳技巧】4大家居收纳方法 + 教你整理小贴士!
整理家中的杂物其实不难,只要懂得收纳技巧,即使家居空间小也能容纳超乎想象的物品!以下是居家收纳技巧,教你四大收纳方法,以及收纳外的家居整理小贴士,增加家居的收纳空间,令窝居都能即时增加空间感!
家居收纳整理小贴士
当家居杂物愈积愈多,又不舍弃无用之物,即使家居环境多宽敞,也不够收纳。因此,先别急着收纳,可以先好好审视、并整理现有的物品。以下是几个家居整理的小贴士:
1. 分门别类
家中物品多而杂乱,如果无分门别类,盲目收拾,不但难以入手,而且很容易整理完一样又在别处发现同类物品,又要重新收拾,欠缺效率。
因此第一步,可以先将自己所有的物品分类,例如衣服、鞋子、化妆品等。
2. 每次只收拾一类
当分好类后,第二步就可以决定当天要收拾那一类物品。
如果想一次收拾全屋物品,很容易会因为杂物太多而放弃。如果将目标缩小,每次收拾只整理一类物品,就不会因为物品太多而半途而废,令自己完成时更有成功感。而且,逐少分次处理,亦能降低对整理物品的厌倦感,令成功率大增。
3. 重新审视物品
当分好类、决定好处理的物品后,就可以将家中该类物品全部找出,并摊放出来。例如决定当天要整理衣服,就把所有冬、夏季衣物、外套、大衣全部找出来,并堆放在一起。
摊放出来的目的是增强视觉冲击,许多时候买回来的东西左收右收,不知不觉间买了很多,摊放出来就能令自己了解到自己有多少这类东西,令自己提高警觉,下次购物时记起这个画面,减低冲动购物的几率。
4. 选择留下或舍弃
最后,就要逐一思考每件物品的用处,问自己“现在的我有没有需要用”。
许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可能将来有有机会用到”而留下物品,最后积累许多无用之物。因此,收拾时不要考虑将来的可能性,应该思考当下的自己,有无需要使用,这样就能清理掉许多根本不会用到的物品。
四大家居收纳技巧
当整理好决定留下的物品后,就可以重新好好收纳,以下是四大收纳技巧,助你轻松整理,还原整齐企理的家居环境。
1. 善用吊挂
除了衣服可以挂起收纳,其实家居中有不少物品都能够善用挂钩来挂起。例如垃圾桶、遥控器,甚至鞋子等,都可以利用挂钩收纳。
善用吊挂除了可以方便拿取,更重要可以节省台面空间,对于香港狭窄的居住环境而言,绝对是一大救星。
吊挂方式尤其适合浴室及厨房收纳,由于长期潮湿,物品较难风干,容易积水导致细菌滋生。清洁海绵、牙刷、锅具等都很适合利用挂钩挂起,方便风干,同时节省空间。
2. “看得见”的收纳法
你有试过大扫除时,才发现柜子深处某件被遗忘的物件吗?甚或买了新物件回来,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有相类似的物品?相信这是不少人的经验。普遍人收纳时往往只想着将物件收得整齐,却忘了顾及使用时的方便性,导致物件落得封尘的下场。
“看得见”的收纳意思即是,收纳时尽量令自己能够一眼看清物件,例如利用透明的收纳盒、甚至排列摆放,不但能提醒自己使用,在找东西时亦容易得多,一目了然、不用再翻箱倒柜找东西。
此外,视觉上有警醒的效果。当看到家中原来已经有这么多物件时,有助减低再购新物件的意欲,亦能避免重复购买相同物件的几率。
3. 按使用频率收纳
愈常用的要放在愈容易拿取的地方。例如女生的手袋如果较多,可以思考平常最常用的袋子是哪一款,将那些最常用的放在最方便自己的地方,例如挂在房门后。而一些较少用、或特定场合才会用到的,就可以收在衣柜里。这样一方面能够方便使用,亦可以避免出出门时要左翻右翻才能找到想要的物品。
如何定义“最容易拿取”的地方?每个人有些微不同,不过一般可以用身高作为参考。以柜子收纳为例,以最贴近手臂的那一排柜桶为中心点,属于最方便拿取的地方,可以放一些使用频率最高、每天几乎会用的物品。中心点向下及向上的第二排则可以放一些使用频率次高、不时会用的物件,如此向下或向上类推。直到最贴近地下或天花板的一排,就是最不方便的地方,可以放一些使用频率最低、或只有特定日子才用到的物品。
4. 按动线、习惯收纳
经常出出门忘带钥匙、钱包、甚至电话?赶时间时还要折返拿取,的确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不过这未必是因记性错,可能只是你放错地方!
家居收纳必须考虑实际使用时的情况,因此决定物品的摆放位置时,也要思考平日的动线和习惯。
例如,如果习惯每次出门时会带水瓶,那么就应该将水瓶与钥匙、钱包等外出时会带的物品一同收纳,并放在离门口最近的位置。例如将所有出出门用品放在一个收纳箱中,并把收纳箱放置在鞋柜上,每当出门时穿好鞋,就可以直接把出门用品放入手袋,不会再左漏右漏。这就是考虑到出门时的动线,以及外出用品的使用习惯。
同样地,将家中其他物品按照同一方法,以动线和习惯来摆放,就能大大减低使用上的不便,同时可以审视每件物品的实用性。如果发现记不起平日的动线有使用该物品的时候,或根本无使用该物品的习惯,就要重新考虑是不是有需要留住该物品了。